别集 《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 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 十四学裁衣 十五弹箜篌 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 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 守节情不移 贱妾留空房 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 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疋 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 君家妇难为 妾不堪驱使 徒留无所施 便可白公姥 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 堂上启阿母 《登楼赋》 王粲 登兹楼以四望兮,聊暇日以销忧。览斯宇之所处兮,实显敞而寡仇。挟清漳之通浦兮,倚曲沮之长洲。背坟衍之广陆兮,临皋隰之沃流。北弥陶牧,西接昭邱。华实蔽野,黍稷盈畴。虽信美而非吾土兮,曾何足以少留! 遭纷浊而迁逝兮,漫逾纪以迄今。情眷眷而怀归兮,孰忧思之可任?凭轩槛以遥望兮,向北风而开襟。平原远而极目兮,蔽荆山之高岑。路逶迤而修迥兮,川既漾而济深。悲旧乡之壅隔兮,涕横坠而弗禁。昔尼父之在陈兮 《李贺诗全集》 李贺 李贺(790~816),唐代诗人。字长吉。福昌(今河南宜阳)人。祖籍陇西,自称“陇西长吉”。家居福昌昌谷,后世因称他为李昌谷。李贺为唐宗室郑王李亮的后裔,但其家已没落。他“细瘦通眉,长指爪”,童年即能词章,15、16岁时,已以工乐府诗与先辈李益齐名。李贺父名晋肃,“晋”、“进”同音,与李贺争名的人,就说他应避父讳不举进士,韩愈作《讳辨》鼓励李贺应试,但贺终不得登第。后来做了三年奉礼郎,郁郁不平 《酒德颂》 刘伶 有大人先生者,以天地为一朝,万朝为须臾,日月为扃牖,八荒为庭衢。行无辙迹,居无室庐,暮天席地,纵意所如。止则操卮执觚,动则挈(木盍ke)提壶,唯酒是务,焉知其余? 有贵介公子,缙绅处士,闻吾风声,议其所以。乃奋袂攮襟,怒目切齿,陈说礼法,是非锋起。先生于是方捧罂承槽,衔杯漱醪。奋髯箕踞[注],枕麴藉糟,无思无虑,其乐陶陶。兀然而醉,豁尔而醒。静听不闻雷霆之声,熟视不睹泰山之形,不觉寒暑之切肌 《鲍明远集》 鲍照 照字明远,本上党人,居东海,元嘉中,临川王义庆以为国侍郎,又为始兴王浚侍郎。孝武即位,除海虞令,迁太学博士兼中书舍人,出为秣陵令,转永嘉令,除临海王子顼前军参军。泰始二年,子顼败,为乱兵所杀,有集十卷。作者 《白居易诗全集》 白居易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下邽(今陕西渭南)人。贞元十六年中进士, 历任左拾遗、东宫赞善大夫、江州司马、杭州、苏州刺史、太傅等职。 白居易是一位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他所写的 《秦中吟》、《新乐府》,敢于针对当权者的弊政,反映人民疾苦,深刻地揭露社会矛盾,他又是中唐 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人。白居易的叙事诗如《长恨歌》、《琵琶行》 《谢朓全集》 谢朓 谢朓(464~499),南朝齐诗人。字玄晖。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高祖据为谢安之兄,父纬,官散骑侍郎。母为宋文帝之女长城公主。谢朓家世既贵,少又好学,为南齐藩王所重。初为太尉豫章王萧嶷行参军,迁随王萧子隆东中郎府,转王俭卫军东阁祭酒,后为随王镇西功曹,转文学。永明九年(491),随王为荆州刺史,“亲府州事”,谢朓也跟着到了荆州,“以文才尤被赏爱”。后调还京都,任新安王中军记室,兼尚书殿中郎 《王粲诗全集》 王粲 王粲(177~217),汉魏间诗人。“建安七子”之一。字仲宣。山阳高平(今山东省金乡县)人。曾祖王龚、祖王畅,都曾位列三公。父王谦,为大将军何进长史。王粲少时即有才名,曾受到著名学者蔡邕的赏识。年十七,司徒辟举,诏授黄门侍郎;当时董卓新诛,其党李□、郭汜等在长安作乱,乃不应征召而往依荆州牧刘表。王粲在荆州住了16年,刘表以其貌不扬,又体弱通脱,不甚重用。建安十三年(208)秋,曹操南征荆州 《郴江百咏》 阮阅 《郴江百咏》一卷,宋阮阅撰。阅字闳休,舒城人。赵希弁《读书附志》称其建炎初以中大夫知袁州。其事迹则未详也。所撰有《松菊集》。今佚不传。此《郴江百咏》,则其宣和中知郴州时作也。其诗多入论宗,盖宋代风气如是。而阅素留心吟咏,所作《诗话总龟》,遗篇旧事,采摭颇详。於兹事殊非草草,故尚罕陈因理障之语。如《东山》诗云:“藜杖芒鞋过水东,红裙寂寞酒樽空。郡人见我应相笑,不似山公与谢公。”又《干明寺》诗云 《谢灵运诗全集》 谢灵运 善哉行 阳谷跃升。虞渊引落。景曜东隅。晼晚西薄。三春燠敷。九秋萧索。凉来温谢。寒往暑却。居德斯颐。积善嬉谑。 阴灌阳丛。凋华堕萼。欢去易惨。悲至难铄。击节当歌。对酒当酌。鄙哉愚人。戚戚怀瘼。善哉达士。滔滔处乐。 陇西行 昔在老子。至理成篇。柱小倾大。绠短绝泉。鸟之栖游。林檀是闲。韶乐牢膳。 岂伊攸便。胡为乖枉。从表方圆。耿耿僚志。慊慊丘园。善歌以咏。言理成篇 《借竹楼记》 徐渭 龙山子既结楼于宅东北,稍并其邻之竹,以著书乐道,集交游燕笑于其中,而自题曰“借竹楼”。方蝉子往问之,龙山子曰:“始吾先大夫之卜居于此也,则买邻之地而宅之;今吾不能也,则借邻之竹而楼之。如是而已。”方蝉子起而四顾,指以问曰:“如吾子之所为借者,特是邻之竹乎?非欤?”曰:“然。”“然则是邻之竹之外何物乎?”曰:“他邻之竹也。”“他邻之竹之外又何物乎?”曰:“会稽之山,远出于南,而迤于东也 《苏洵集》 苏洵 苏洵(1009--1066)北宋散文家。与其子苏轼、苏辙合称“三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字明允,号老泉。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 。据说27岁才发愤读书,经过十多年的闭门苦读,学业大进。仁宗嘉祐元年(1056),他带领苏轼、苏辙到汴京,谒翰林学士欧阳修。欧阳修很赞赏他的《权书》、《衡论》、《几策》等文章,认为可与贾谊、刘向相媲美,于是向朝廷推荐。一时公卿士大夫争相传诵,文名因而大盛。嘉祐三年 《粤词雅》 潘飞声 ○黄损词 吾粤地镇尚离,人文炳焕,代出异才。声诗之道,始於晋绿珠,逮唐而盛於张曲江。即何仙姑[增城何泰之女,见邑志。]绝句十数章,亦得仙意。至倚声一门,则倡自南汉黄益之也。益之名损,连州人。登梁龙德壬午进士,仕南汉刘龚,累晋尚书左仆射。以极谏忤朝旨,退居永州不出,相传仙去。所著有三要书、桂香集及射法。粤东词钞刻其望江南一首云:“平生愿,愿作乐中筝。得近佳人纤手子,砑罗裙上放娇声。便死也为荣 《爱莲说》 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静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与袁石浦》 陶望龄 天下有二等自在人,一大睡者,二大醒者。惟梦魇未觉人,谓睡着则已欲醒,谓醒则正在梦境,如号谵呓,纯是苦趣。仆,梦魇者也。足下虽振其手,摇其足,未肯霍然寤也,欲自在得耶?忆侍雅论时,觉身心时时有益。 自远胜友,转复茫然。虽自鞭策,较往日已加紧切,而愈求愈远,不自知其入于支配艰僻之内。此古人所以愿亲近善知识,以为甚于衣食父母也。长安如弈棋,世路艰难矣,叹叹 上一页 4/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