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集 《让县自明本志令》 曹操 孤始举孝廉[1],年少,自以本非岩穴知名之士[2],恐为海内人之所见凡愚[3],欲为一郡守[4],好作政教[5],以建立名誉,使世士明知之[6];故在济南[7],始除残去秽[8],平心选举,违迕诸常侍[9]。以为强豪所忿,恐致家祸,故以病还。 去官之后,年纪尚少[10],顾视同岁中[11],年有五十,未名为老。内自图之,从此却去二十年,待天下清,乃与同岁中始举者等耳。故以四时归乡里 《真山民集》 真山民 幽居杂兴松桂小莬裘,山扉幽更幽,蜂王衙早晚,燕子社春秋。髩秃难瞒老,心宽不贮愁。年来把锄手,无复揖公侯。新春余冻雪初干,初晴日骤暄,人心新岁月,春意旧干坤。烟碧柳生色,烧青草返魂,东风无厚薄,随例到衡门。光霁阁晚望一阁纳万象,危栏俯渺茫。白沙难认月,黄叶易为霜。宿鸟投烟屿,归樵迩野航。孤吟谁是伴,渔笛起沧浪。兴福寺为厌市喧杂,携诗来此吟,鸟声山路静,花影寺门深。楼阁庄严界,池塘清净心。松风亦好事 《小石潭记》 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山甚〕,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亻台〕然不动;〔亻叔〕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罗近溪明道录》 罗汝芳 罗近溪先生明道录(和刻近世汉籍丛刊本)目录 仁博士标点耿定向:题近溪子明道录胡僖:叙近溪罗先生明道录郭斗:刻近溪罗先生明道录卷一古本《大学》通解 《中庸》通解《大学》宗旨《大学》“止至善”解论《大学》无分经、传《大学》与“礼”的关系“至善”何以要求诸古圣?《大学》《中庸》乃孔子所著日用皆是性,人性皆是善说“恐惧”“喜怒哀乐”与“已发” 《桃花源记》 陶渊明 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近。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著,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 《浮生六记》 沈复 《浮生六记》为清代沈复的生活回忆随笔。沈复,字三白,苏州人,生于干隆二十八年(1763年)卒年不详,据本书所记,可知嘉庆十三年(1808)仍健在。俞平伯云:“此记所录所载,妙肖不足奇,奇在全不着力而得妙肖;韶秀不足异,异在韶秀以似无物。”本书初为杨引传于同治末年(1874)前发现,残本(前四记),并于光绪三年(1877年)翻印流传。至二十世纪三十年代,由世界书局刊出足本(六记本)。然而 《后出师表》 诸葛亮 先帝虑汉、贼不两立,王业不偏安,故托臣以讨贼也。以先帝之明,量臣之才,故知臣伐贼,才弱敌强也。然不伐贼,王业亦亡。惟坐而待亡,孰与伐之?是故托臣而弗疑也。臣受命之日,寝不安席,食不甘味;思惟北征,宜先入南: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并日而食。——臣非不自惜也:顾王业不可偏安于蜀都,故冒危难以奉先帝之遗意。而议者谓为非计。今贼适疲于西,又务于东,兵法“乘劳”:此进趋之时也。谨陈其事如左: 《文镜秘府论》 空海 [日本]金刚峰寺禅念沙门遍照金刚弘法大师空海(774-835),俗姓佐伯,贞元二十年(804)七月至中国。元和元年(806)八月回日本,做此书,专论南朝至中唐,分天地东南西北六卷。又简写为《文笔眼心抄》。所引资料,除皎然《诗式》外均佚,因而有重要参考价值。转自xilubbs,待校 《曹操诗全集》 曹操 (黎岱选13首,方舟子据中华书局《曹操集》补全。异体字均改为正体字。) 曹操(155-220):即魏武帝。三国时政治家、军事家、诗人。字孟德,小名阿瞒,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初举孝廉,任洛阳北部尉,迁顿丘令。后在镇压黄巾起义和讨伐懂卓的战争中,逐步扩充军事力量。初平三年(公元192年),为衮州牧,分化、诱降青州黄巾军的一部分,编为“青州兵”。建安元年(196年) 《铁崖乐府》 杨维桢 杨维桢(1296-1370),字廉夫,号铁崖,晚号东维子、铁笛道人, 元诸暨枫桥人。泰定四年(1327)进士。他为官勤政爱民,狷直忤物,为人宽厚;与时龃龉,遂肆力文辞,其于文学、史学、书画艺术皆有成就,尤以乐府擅名,号铁崖体,在元季文坛独领风骚40余年。传世著作有《春秋合题著说》、《史义拾遗》、《复古诗集》、《丽则遗音》、《东维子文集》、《铁崖乐府》等 《临川先生文集》 王安石 宋王安石(1021-1086)撰。作为北宋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学者的王安石,一生著述很多,此编即是其全部著述,除《周官新义》、《老子注》、《字说》等书以外的汇总,其中卷六十五《洪范传》一书,是王安石诸多著作中非常重要的一部。《洪范传》一卷,宋代曾有单刻本传世,《宋史。艺文志》,马端临《文献通考。经籍考》及《明史。艺文志》皆有著录,清代以后,单刻本不传。王安石借注述《尚书。洪范》来阐发自己哲学思想 《罗昭谏集》 罗隐 卷一 曲江春感 江头日暖花又开,江东行客心悠哉。 高阳酒徒半凋落,终南山色空崔嵬。 圣代也知无弃物,侯门未必用非才。 一船明月一竿竹,家住五湖归去来。 皇陂 皇陂潋滟深复深,陂西下马聊登临。 垂杨风轻弄翠带,鲤鱼日暖跳黄金。 三月穷途无胜事,十年流水见归心。 输他谷口郑夫子,偷得闲名说至今。 寄郑补阙 夫子门前数仞墙,每经过处忆游梁。 路从青琐无因见,恩在丹心不可忘 《影梅庵忆语》 冒襄(辟疆) 爱生于昵,昵则无所不饰。缘饰著爱,天下鲜有真可爱者矣。矧内屋深屏,贮光阒彩,止凭雕心镂质之文人,描摹想像。麻姑幻谱,神女浪传。近好事家,复假篆声诗,侈谈奇合。遂使西施、夷光、文君、洪度,人人阁中有之。此亦闺秀之奇冤,而敢名之恶习已。亡妾董氏,原名白,字小宛,复字青莲。籍秦淮,徙吴门,在风尘虽有艳名,非其本色。倾盖矢,从余入吾门,智慧才识,种种始露。凡九年,上下内外大小,无忤无间。其佐余著书肥遁 《杜审言诗全集》 杜审言 杜审言(公元648?-708年),初唐的一位重要诗人,杜甫的祖父。他的诗以浑厚见长,精于律诗,尤工五律,与同时的沈(亻全)期、宋之问齐名。他对律诗的定型作出了杰出的贡献,由此也奠定了他在诗歌发展史中的地位。杜甫有云:“吾祖诗冠古。”史称杜审言有文集十卷,大多散佚不闻。现存最早的《杜审言集》是宋刻一卷本,收诗四十三首。《全唐诗》所收亦此数,并按体裁编次,计有五言古体二,五律二十八,七律三 《晋孙子荆集》 孙楚 楚字子荆,太原中都人,魏侍中资孙。为石苞镇东参军,迁著作佐郎;苞为骠骑,复参军事。后为扶风王骏征西参军,转梁令,迁卫军司马。惠帝初为冯翊太守。有《集》十二卷 上一页 7/9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