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十则
原文:
-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
- 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
-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 敏而好学,不耻下问。
-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
- 学习后按时复习,不也很愉快吗?
- 温习旧知识而能获得新理解,就可以当老师了。
- 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真正的智慧。
- 几个人一起走路,其中一定有值得我学习的人。
- 自己不愿意的事情,不要强加给别人。
- 见到贤人就想向他看齐,见到不贤的人就反省自己。
- 只学习不思考就会迷惑,只思考不学习就会危险。
- 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 聪明而好学,不以向地位低的人请教为耻。
- 有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很快乐吗?
《陋室铭》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仙人居住就会出名;水不在于深,有龙居住就会显灵。这是一间简陋的屋子,只因我的品德高尚(而显得美好)。青苔爬上台阶染成绿色,草色透过竹帘映得满屋青翠。在这里谈笑的都是博学之士,往来的没有浅薄之人。可以弹奏素朴的古琴,阅读珍贵的佛经。没有嘈杂的音乐扰乱双耳,没有官府的公文劳累身心。如同南阳诸葛亮的草庐,又像西蜀扬子云的玄亭。孔子说:”有什么简陋的呢?”
《爱莲说》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草本木本的花,值得喜爱的很多。晋代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横生藤蔓,不旁生枝节,香气远播更显清幽,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观赏却不能轻易地玩弄。
《孙权劝学》
原文: 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翻译: 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辞。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只是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事务繁多,谁比得上我事务多呢?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等到鲁肃经过寻阳的时候,和吕蒙讨论天下大事,鲁肃非常惊讶地说:”你现在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以前那个吴县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分别几天,就应该重新另眼相看,长兄为什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呢!”鲁肃于是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岳阳楼记》节选 范仲淹
原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翻译: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这样他们进朝为官也忧虑,退处江湖也忧虑。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学习建议
- 理解为主:文言文学习重在理解思想内容,不必死记硬背
- 多读多背:培养语感,熟悉文言表达方式
- 联系现代汉语:注意古今词义的异同
- 了解背景:掌握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文章
- 学以致用:尝试在写作中恰当引用文言名句
这些经典文言文不仅语言优美,更蕴含着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智慧,初一学生背诵这些文章,既能提高语文素养,又能陶冶情操,培养正确的价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