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文言文16篇及翻译,传承千年的文化瑰宝

2025-03-24 23:38 浏览次数 38

文言文作为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掌握这些经典篇章不仅能提升语言能力,更能理解古人智慧。以下是初中阶段必须掌握的16篇文言文及其翻译,帮助同学们更好地学习和理解。

1.《论语》十二章

原文节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学习后按时复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吗?

2.《陋室铭》刘禹锡

原文节选: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仙人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是我(住屋的人)品德好(就感觉不到简陋了)。

3.《爱莲说》周敦颐

原文节选: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翻译: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内空外直,不生枝蔓,不长枝节。

4.《桃花源记》陶渊明

原文节选: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翻译: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

5.《岳阳楼记》范仲淹

原文节选: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

翻译: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而处在僻远的江湖中间就为国君忧虑。

6.《醉翁亭记》欧阳修

原文节选: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翻译: 醉翁的情趣不在于喝酒,而在于欣赏山水的美景。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在心里,寄托在喝酒上。

7.《出师表》诸葛亮

原文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 先帝开创的事业没有完成一半却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裂成三个国家,蜀汉民力困乏,这实在是危急存亡的时候啊。

8.《三峡》郦道元

原文节选: “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

翻译: 在三峡七百里之间,两岸都是相连的高山,完全没有中断的地方。重重叠叠的山峰像屏障一样,遮挡了天空和太阳。

9.《马说》韩愈

原文节选: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

翻译: 世上有了伯乐,然后才会有千里马。千里马经常有,可是伯乐却不经常有。

10.《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原文节选: “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翻译: 家里贫穷,没有办法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原文节选: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翻译: 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都没有。阳光直照到水底,鱼的影子映在水底的石上。

12.《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原文节选: “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

翻译: 月光照在庭院里像积满了清水一样澄澈透明,水中的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1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原文节选: “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

翻译: 所以上天要把重任降临在某人的身上,一定先要使他心意苦恼,筋骨劳累,使他忍饥挨饿,身体空虚乏力。

14.《鱼我所欲也》孟子

原文节选: “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

翻译: 鱼是我所想要的,熊掌也是我所想要的,如果这两种东西不能同时得到,那么我就舍弃鱼而选取熊掌。

15.《曹刿论战》左传

原文节选: “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

翻译: 作战,靠的是勇气。第一次击鼓能振作士兵们的勇气,第二次击鼓时勇气减弱,第三次击鼓时勇气已经枯竭了。敌方的勇气已经枯竭而我方的勇气正盛,所以打败了他们。

16.《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原文节选: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翻译: 我的妻子认为我美,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认为我美,是想有求于我。

学习文言文的意义

这16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精华,涵盖了儒家思想、人生哲理、自然描写等多个方面。通过学习这些文章,同学们可以:

  1. 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丰富词汇量
  2. 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价值观
  3. 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考能力
  4. 提升文学鉴赏水平和审美情趣

建议同学们在学习时不仅要背诵原文和翻译,更要理解文章背后的思想内涵,体会古人智慧,将这些经典融入自己的知识体系中,为未来的学习和生活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