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庐山瀑布》——李白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这是唐代大诗人李白的《望庐山瀑布》,被收录在五年级上册语文教材中。
这首诗以夸张的手法描绘了庐山瀑布的壮丽景象。首句”日照香炉生紫烟”将香炉峰比作香炉,阳光照射下升腾的雾气如同紫色烟云,营造出神秘氛围。后三句则集中描写瀑布的雄伟气势,”挂”字生动传神,”飞流直下”的动态描写与”银河落九天”的想象,展现了诗人浪漫主义的艺术风格。
《题西林壁》——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宋代文学家苏轼的哲理诗,通过描写庐山景色的变化,阐明了”当局者迷”的深刻道理。
前两句写景,从不同角度观察庐山,呈现出千变万化的形态。后两句议论,点明人们往往因为身处其中而难以看清事物全貌。这首诗语言平实却寓意深远,教导学生要学会跳出局限,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论语·学而》节选
“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这段选自《论语》的经典文言文,包含了孔子关于学习、交友和修养的重要思想。
第一句强调学习要经常温习,第二句讲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交往的快乐,第三句则提出君子应有的胸怀——不因别人不了解自己而恼怒。这三句话言简意赅,教导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和为人处世之道,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精髓。
这三篇作品体裁各异,但都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通过学习这些经典,五年级学生不仅能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更能汲取古人的智慧,培养良好的品格修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