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高考背景下高中必背72篇古诗文的价值与挑战

2025-03-25 09:18 浏览次数 36

随着新高考改革的深入推进,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明确将72篇古诗文列为高中生必背内容。这一举措不仅体现了国家对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视,也为语文教育注入了新的活力。本文将探讨这72篇古诗文在新高考背景下的教育价值及实施过程中面临的挑战。

72篇古诗文的构成特点

新高考必背72篇古诗文精选自先秦至清末的经典作品,包括诗词、曲赋、散文等多种文体。与以往相比,这一版本更加注重作品的经典性与时代性的平衡,既保留了《论语》《孟子》等儒家经典选段,也新增了《赤壁赋》《岳阳楼记》等文学性较强的篇目。在体裁分布上,诗歌约占60%,文言散文约占40%,体现了”诗文并重”的遴选原则。

古诗文背诵的教育价值

古诗文背诵是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通过反复诵读经典,学生能够潜移默化地吸收其中蕴含的思想精华和审美情趣。其次,古诗文学习有助于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文言文的凝练精准与现代汉语形成互补,能够丰富学生的语言储备。再者,深度理解古诗文可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人文素养,这对应对新高考中强调的核心素养考核至关重要。

新高考带来的变化与挑战

新高考模式下,古诗文考查方式发生了显著变化。单纯的默写题比例下降,更多侧重在真实情境中理解运用古诗文的能力。例如2023年某省高考题要求考生结合《师说》的观点分析当代教育现象。这种变化对教学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师需要从”死记硬背”转向”理解运用”的教学模式转型。

在教学实践中,如何平衡应试要求与审美教育、如何处理72篇的庞大背诵量与深度学习之间的矛盾、如何激发学生对古诗文的持久兴趣等问题,都是教育工作者需要面对的挑战。部分学校反映,在有限的课时内完成72篇的教学任务压力较大,容易出现”广而不深”的情况。

优化古诗文教学的建议

针对上述挑战,建议采取以下策略:一是采用主题式教学,将相关篇目有机整合,如将《离骚》与《岳阳楼记》放在”士人精神”主题下教学;二是运用现代技术手段,通过音频、视频等形式增强学习趣味性;三是开展跨学科融合,如将古诗文与历史、哲学等学科内容相结合;四是设计分层教学目标,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差异化要求。

新高考72篇必背古诗文政策的实施,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只有准确把握政策导向,创新教学方法,才能真正实现”以文化人”的教育目标,让古诗文学习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文化积淀。未来,随着教育实践的深入,这套古诗文体系也将不断优化完善,更好地服务于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