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重点文言文篇目
《劝学》(荀子)
原文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核心解析:
- 比喻论证:通过”青出于蓝”“冰寒于水”等生动比喻,说明学习能够改变人的本性
- 结构特点:采用总分总结构,先提出中心论点,再分层论证,最后总结强调
- 现实意义:强调终身学习理念,对当代学生仍有重要启示
《师说》(韩愈)
名句赏析:”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精辟定义了教师的三大职责
写作特色:
- 对比手法:古之圣人与今之众人对比
- 批判现实:直指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 逻辑严密:层层递进论证从师的必要性
必修一必背古诗词
《登高》(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赏析要点:
- 意象组合:通过”风急”“天高”“猿啸”等意象营造悲凉意境
- 对仗工整:四联皆对,被誉为”七律之冠”
- 情感内涵:抒发了诗人漂泊孤愁、忧国伤时的复杂情感
《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艺术特色解析:
- 虚实结合:眼前赤壁实景与历史场景虚写交错
- 豪放词风:”大江东去”开篇气势磅礴
- 人生感悟:由周瑜的年轻有为反衬自身壮志未酬
学习方法建议
- 分层记忆法:
- 先理解全文结构和主旨
- 再记忆关键句和典故
- 最后背诵全文
- 比较阅读法:
- 将《劝学》与《师说》对比,分析古代教育观
- 比较杜甫与苏轼的创作风格差异
- 情境背诵法:
- 结合历史背景体会作者情感
- 通过想象画面辅助记忆
常见考点梳理
- 文言实词:
- “绝”(横渡):”而绝江河”
- “传”(解释经书):”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 特殊句式:
- 宾语前置句:”句读之不知”
- 被动句:”不拘于时”
- 名句默写:
- 《劝学》中强调积累的句子:”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
- 《登高》中的千古名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掌握这些必背篇目不仅能应对考试,更能培养文言文语感,为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奠定坚实基础。建议同学们在理解的基础上反复诵读,体会古典文学的语言之美和思想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