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二章
原文节选: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习知识后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2.《劝学》(荀子)
原文节选: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3.《师说》(韩愈)
原文节选: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了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疑难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了。
4.《赤壁赋》(苏轼)
原文节选: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翻译: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船在赤壁下游览。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我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朗诵着《诗经》中描写明月的诗句,吟唱着窈窕的篇章。
5.《岳阳楼记》(范仲淹)
原文节选: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到巴陵郡做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6.《醉翁亭记》(欧阳修)
原文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
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几座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沿着山路走六七里,渐渐听到潺潺的水声,看到一股水流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的,是酿泉。
7.《爱莲说》(周敦颐)
原文节选: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8.《六国论》(苏洵)
原文节选: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
翻译: 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他们的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贿赂秦国。贿赂秦国导致自己的力量亏损,这就是灭亡的原因。
9.《阿房宫赋》(杜牧)
原文节选: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
翻译: 六国灭亡,天下统一,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建成了。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遮蔽了天日。从骊山向北建造,再折向西,一直通到咸阳。
10.《兰亭集序》(王羲之)
原文节选: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翻译: 永和九年,时在癸丑之年,暮春三月上旬,我们在会稽郡山阴县的兰亭聚会,举行祓禊活动。众多贤才都来到这里,年长年少的都聚集在一起。
11.《滕王阁序》(王勃)
原文节选: “豫章故郡,洪都新府。星分翼轸,地接衡庐。襟三江而带五湖,控蛮荆而引瓯越。”
翻译: 这里是过去的豫章郡,如今是洪州的都督府。天上的方位属于翼、轸两星宿的分野,地上的位置连结着衡山和庐山。以三江为衣襟,以五湖为衣带,控制着楚地,连接着闽越。
12.《陈情表》(李密)
原文节选: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翻译: 臣李密上言:我因为命运坎坷,早年就遭遇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去世了;到了四岁时,舅父强迫母亲改嫁。
13.《出师表》(诸葛亮)
原文节选: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翻译: 先帝开创大业未完成一半就中途去世了。现在天下分成三国,益州地区人力疲惫、民生凋敝,这确实是国家危急存亡的关键时刻啊。
14.《逍遥游》(庄子)
原文节选: “北冥有鱼,其名为鲲。鲲之大,不知其几千里也。化而为鸟,其名为鹏。鹏之背,不知其几千里也。”
翻译: 北海有一条鱼,它的名字叫鲲。鲲的巨大,不知道有几千里。变化成为鸟,它的名字叫鹏。鹏的背,不知道有几千里。
这些文言文名篇不仅是中华文化的瑰宝,也是高中生必背的经典篇目。通过背诵和理解这些文章,学生可以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感受古代文人的思想境界和语言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