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高中必背文言文概述
高中阶段要求学生掌握的14篇必背文言文是中国传统文化精华的集中体现,这些篇目不仅承载着丰富的思想内涵,也是学习古代汉语的重要范本。掌握这些文言文对于提升语文素养、理解中华文化精髓具有重要意义。
二、14篇必背文言文篇目及翻译
1. 《论语》十二章
原文节选:”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翻译:学习并且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令人高兴吗?
2. 《劝学》(荀子)
原文节选:”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翻译:君子说:学习不可以停止。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
3. 《屈原列传》(司马迁)
原文节选:”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 翻译:整个世界都是混浊的,只有我一人清白;众人都沉醉,只有我一人清醒。
4.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
原文节选:”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 翻译:想要树木生长,一定要稳固它的根基;想要河水流得长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头。
5. 《师说》(韩愈)
原文节选:”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翻译: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
6. 《阿房宫赋》(杜牧)
原文节选:”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 翻译:六国灭亡,天下统一,蜀地的山光秃了,阿房宫建成了。
7. 《六国论》(苏洵)
原文节选:”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翻译:六国的灭亡,不是因为武器不锋利,仗打得不好,弊端在于用土地贿赂秦国。
8. 《答司马谏议书》(王安石)
原文节选:”盖儒者所争,尤在于名实。名实已明,而天下之理得矣。” 翻译:读书人所争论的,特别在于名称和实际是否相符。名称和实际的关系明确了,天下的道理也就清楚了。
9. 《赤壁赋》(苏轼)
原文节选:”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翻译:如同蜉蝣置身于广阔的天地中,像沧海中的一粒粟米那样渺小。
10. 《项脊轩志》(归有光)
原文节选:”庭有枇杷树,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 翻译:庭院中有一株枇杷树,是我妻子去世那年亲手种植的,现在已经高高耸立像伞盖一样了。
11. 《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论语》)
原文节选:”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翻译:暮春时节,春天的衣服已经穿好,我和五六个成年人,六七个少年,在沂水边沐浴,在舞雩台上吹风,然后唱着歌回家。
12. 《报任安书》(司马迁)
原文节选:”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翻译:人本来就有一死,有的人死得比泰山还重,有的人死得比鸿毛还轻。
13. 《过秦论》(贾谊)
原文节选:”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翻译:不施行仁义,攻和守的形势就不同了。
14. 《陈情表》(李密)
原文节选:”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翻译:臣下没有祖母,无法活到今天;祖母没有臣下,无法度过她的余生。
三、学习建议
- 理解为主: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大意和作者思想感情
- 分段攻克:将长篇文章分成若干段落,逐段理解记忆
- 背诵技巧:利用关键词记忆法,抓住每段核心词汇
- 翻译练习:尝试自己翻译后再对照标准译文,找出差异
- 文化背景:了解每篇文章的写作背景和作者生平,有助于深入理解
四、结语
这14篇文言文是中国古代文学的瑰宝,不仅语言精炼优美,思想内涵也极为丰富。通过系统学习和背诵这些文章,学生能够提升文言文阅读能力,加深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理解,为高考语文打下坚实基础,同时也将受益终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