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论语》十二章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习知识并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我,我也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风度吗?”
2.《劝学》(节选)——荀子
原文: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
翻译: 君子说:学习是不可以停止的。靛青是从蓼蓝中提取的,但比蓼蓝更青;冰是由水凝结而成的,但比水更寒冷。
3.《师说》——韩愈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翻译: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答疑难问题的。人不是生下来就懂得道理的,谁能没有疑惑?有疑惑却不跟从老师学习,那些疑难问题,就始终不能解答了。
4.《赤壁赋》——苏轼
原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
翻译: 壬戌年的秋天,七月十六日,我和客人乘船在赤壁下游览。清风缓缓吹来,江面水波平静。我举起酒杯劝客人饮酒,朗诵《明月》诗篇,歌唱《窈窕》一章。
5.《登高》——杜甫
原文: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翻译: 风急天高猿猴啼叫显得十分悲哀,水清沙白的河洲上有鸟儿在盘旋。 无边无际的树木萧萧地飘下落叶,望不到头的长江水滚滚奔腾而来。
6.《琵琶行》——白居易
原文: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翻译: 夜晚在浔阳江边送别友人,枫叶和荻花在秋风中瑟瑟作响。主人下马客人已在船上,举起酒杯想饮酒却没有音乐助兴。
7.《蜀道难》——李白
原文: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翻译: 哎呀呀,多么高峻啊!蜀道难行,比上青天还难!蚕丛和鱼凫这两位古蜀国君王,他们开国的年代多么遥远不可知!
8.《阿房宫赋》——杜牧
原文: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翻译: 六国灭亡,天下统一,蜀地的山被砍伐得光秃秃的,阿房宫建造出来了。它覆盖了三百多里地,遮蔽了天日。
9.《将进酒》——李白
原文: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翻译: 你难道看不见那黄河之水从天上奔腾而来,波涛翻滚直奔东海不再回还。 你难道看不见那年迈的父母对着明镜悲叹自己的白发,早晨还是青丝到了晚上已变得如雪一般。
10.《春望》——杜甫
原文: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翻译: 国家虽然残破,山河依旧存在;春天来临,城中草木茂密。感伤时事,看到花开也流泪;怨恨别离,听到鸟鸣也心惊。
11.《爱莲说》——周敦颐
原文: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翻译: 水上、陆地上的各种花草树木,值得喜爱的非常多。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从唐朝以来,世人大多喜爱牡丹。而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长出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原文: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翻译: 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为巴陵郡太守。到了第二年,政事顺利,百姓和乐,各种荒废的事业都兴办起来了。于是重新修建岳阳楼,扩大它原有的规模,把唐代名家和当代人的诗赋刻在上面。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
翻译: 环绕着滁州城的都是山。它西南方的山峰,树林和山谷尤其优美,远远望去树木茂盛又幽深秀丽的,是琅琊山。
14.《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原文: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
翻译: 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读书。家里贫穷,没有办法得到书来读,常常向藏书的人家借书,亲手抄录,计算着日子按时归还。
这14篇古诗文是中国高中语文教育中的经典篇目,涵盖了从先秦到明清各个时期的优秀文学作品,既有儒家经典,也有诗词歌赋,是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背诵这些诗文不仅能提高文学素养,更能深刻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神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