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学词语解释 / 游学是什麽意思
[tour to study] 旧指到外地或外国求学,即留学
你去吧!好好的游学,念个什么博士回来
游学于秦。-- 唐. 李朝威《柳毅传》
游侠和儒生。
《韩非子·五蠹》:“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
指从事游说的人。
《史记·秦始皇本纪》:“异时诸侯并争,厚招游学。” 章炳麟 《秦献记》:“ 斯 以诸侯并争,厚招游学为祸始。”
指离开本乡到外地求学。
《史记·春申君列传》:“﹝ 春申君 ﹞游学博闻,事 楚襄顷王 。 顷襄王 以 歇 为辩,使于 秦 。” 唐 皇甫湜 《祭柳子厚文》:“呜呼 柳州 ,秀气孤稟,弱冠游学,声华籍甚。” 清 刘献廷 《广阳杂记》卷二:“ 文玺师 出家于 会宁 ,尝游学于 宁夏 。” 鲁迅 《而已集·写在<劳动问题>之前》:“我虽然不知道劳动问题,但译者在游学中尚且为民众尽力的努力与诚意,我是觉得的。”
宴游与学习。
《汉书·史丹传》:“ 哀王 者,帝之少弟,与太子游学相长大。” 颜师古 注:“同处同养以至于壮大。”《资治通鑒·汉元帝建昭四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曰:“游谓宴游,学谓讲学。”
旧时谓离开本乡到外地或外国求学。
《韩非子·五蠹》:“是故服事者简其业,而游学者日众,是世之所以乱也。”《后汉书·逸民传·严光》:“少有高名,与 光武 同游学。” 宋 司马光 《华严真师以诗见贶聊成二章纪其趣尚》诗之一:“素髮青眸七十余,未尝游学只安居。” 元 无名氏 《醉写赤壁赋》第一折:“幼习儒业,游学至京师。”
游学 (Study Tour),是世界各国、各民族文明中,最为传统的一种学习教育方式。现代教育意义上的游学,是20世纪随着世界和平潮流和全球化发展进程而产生,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国际性跨文化体验式教育模式(Experiential Learning Model)。所谓游学即是一个“行万里路,读万卷书”的过程。学生在游学期间(一般1-4周)到国外,学习语言课程、参观当地名校、入住当地学校或寄宿家庭、参观游览国外的主要城市和着名景点,真正做到了学和游的结合。
1. study tour
2. travel stud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