谱录 《东茶记》 全义李 丁若镛(公元1762-1836年),号茶山,著名学者,对茶推崇备至。著有《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惜已散逸。金正喜(公元1786-1856年)是与丁若镛同时而齐名的哲学家,亲得清朝考证学泰斗——翁方纲、阮元的指导。他的金石学和书法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禅宗和佛教有着渊博的知识,有咏茶诗多篇传世,如《留草衣禅师》诗:“眼前白吃赵州菜,手里牢拈焚志华。喝后耳门软个渐 《东茶颂》 丁若镛(公元1762-1836年),号茶山,著名学者,对茶推崇备至。著有《东茶记》,乃韩国第一部茶书,惜已散逸。金正喜(公元1786-1856年)是与丁若镛同时而齐名的哲学家,亲得清朝考证学泰斗——翁方纲、阮元的指导。他的金石学和书法也达到了极高的水平,对禅宗和佛教有着渊博的知识,有咏茶诗多篇传世,如《留草衣禅师》诗:“眼前白吃赵州菜,手里牢拈焚志华。喝后耳门软个渐 《茶神传》 艸衣 採茶 採茶之候贵及其时 太早则味 《茶经(今注)》 陆羽 卷上 一之源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其树如瓜芦,叶如栀子,花如白蔷薇,实如栟榈,蒂如丁香,根如胡桃。[原注:瓜芦木,出广州,似茶,至苦涩。栟榈,蒲葵之属,其子似茶。胡桃与茶,根皆下孕,兆至瓦砾,苗木上抽。] 其字,或从草,或从木,或草木并。[原注:从草,当作“茶”,其字出《开元文字音义》。从木,当作“[木茶],其字出《本草》。草木并 《唐人咏茶诗》 答族侄僧中孚赠玉泉山仙人掌茶 并序 唐 李白余闻荆州玉泉寺近清溪诸山,山洞往往有乳窟。窟中多玉泉交流,其中有白蝙蝠,大如鸦(一作鸭)。按仙经蝙蝠一名仙鼠。千岁之后,体白如雪,栖则倒悬。盖饮乳水而长生也。其水边处处有茗草罗生,枝叶如碧玉。惟玉泉真公常采而饮之。年八十余岁,颜色如桃李。而此茗清香滑熟,异于他者。所以能童振枯,扶人寿也。余游金陵,见宗侄位置中孚,示余茶数十片。拳然重迭,其状如手 《古今刀剑录》 陶宏景 《古今刀剑录》一卷,梁陶宏景撰。宏景字通明,丹阳秣陵人。齐初为奉朝请。永明十年,上表辞禄,止於句曲山。梁大同二年卒。赠中散大夫,谥贞白先生。事迹具《梁书。处士传》。是书所记帝王刀剑,自夏启至梁武帝,凡四十事,诸国刀剑,自刘渊至赫连勃勃,凡十八事。吴将刀,周瑜以下凡十事。魏将刀,锺会以下凡六事。然关、张、诸葛亮、黄忠皆蜀将,不应附入吴将中,疑传写误佚蜀将刀标题三字。又董卓、袁绍不应附魏 《宣和北苑贡茶录》 熊蕃 (宋)熊蕃 著 陆羽《茶经》、裴汶《茶述》,皆不及建品。说者但谓二子未尝至闽,而不知物之发也,固自有时。盖昔者山川幽深,灵芽未露。至于唐末,然后北苑出为之最。是时,伪蜀辞臣毛文锡作《茶谱》,亦第言建有紫笋,而蜡面乃产于福。五代之季,建属南唐,岁率诸县民,采茶北苑,初造研膏,继造蜡面。既又制有佳者,号日“京铤”。圣朝开宝末,下南唐,太平兴国初,特制龙凤模,遗使臣即北苑造团茶,以别庶饮 《北苑別录》 赵汝礪(北宋) 赵汝礪 1186年撰。 赵汝礪事怂无考。《宋史》宗室世系表汉王房下有汉东侯宗楷曾孙汝礪,又商王房下左领卫將军士 曾孙也有汝礪,未知孰是。此书是汝礪在淳熙丙午(1186)做福建路转运\司主管帐司的时候,?补熊蕃《宣和北节贡茶录》而写的。 四库全书著录,附在熊蕃贡茶录后。刊本有K 明说郛本;L 茶书全集本;M 五朝小说本;N 清古今图书集成本;O 读画斋丛书本;P民国丛书集成本。前四种同一系统 《十六汤品》 苏廙(唐) 汤者,茶之司命。若名茶而滥汤,则与凡末同调矣。煎以老嫩言者凡三品,自第一至第三。注以缓急言者凡三品,自第四至第六。以器类標者共五品,自第七至第十一。以薪火论者共五品,自十二至十六。 第一, 得一汤 火绩已储,水性乃尽,如斗中米,如称上鱼,高低適平,无过不及爲度,盖一而偏杂者也。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寧,汤得一可建汤勛。 第二, 婴汤 薪火方交,水釜才识,急取旋倾,若婴儿之未孩,欲责以壮夫之事 《刘氏菊谱》 刘蒙 简介暂无 《岕茶汇抄》 冒襄 冒襄(1611-1693),字辟疆,号巢民,又号朴巢,江苏如皋人。冒襄幼有俊才,负时誉。史可法荐为监军,后又特用司李,皆不就。明亡后无意用世,性喜客,所居有朴巢、水绘园、深翠山房诸胜,擅池沼亭馆之景,四方名士,招致无虚日。晚年结匿峰庐,以图书自娱。有《水绘园诗文集》、《朴巢诗文集》及《影梅庵忆语》等传世。 《岕茶汇抄》大半取材于冯可宾《岕茶笺》,还钞于许次纾《茶疏》和熊明遇《罗岕茶记》 上一页 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