趣谈:中国历史上的十大情爱之神

2025-04-13 20:47 浏览次数 18

  在中国现代有许多关于仙人的相传,千百年来,民间也供奉许多仙人。这些仙人五花八门,有爱神、婚姻之神、送子之神、保安 居家之神、登科落第所祈之神、福禄寿喜之神、财神以及各行各业之神等等。其中有不少仙人涉及性爱。这些现象不能仅用封建迷信来注释,主要是表达了民众对美 好生活的祈祷与向往。在阶级社会中,许多民众受苦受难越深,把命运依靠于仙人、依靠于下世的就越多。

  这些信仰,这些相传,也是现代文化的沉淀。因为它多在民间流传,无正史可循,所以流传的肇端年月已难查考。但是,它的流传跨度大多有几千年,而且在不断地发展、补充、修改,直至明、清,甚至传诸现世。我们就把这个问题在“清代”这一章作一些总结、归拢性的阐述。

  一、媒神之祖

  女娲是被中百姓间遍及而长久崇拜的一位女性神,她被看成是创世神和始祖神。相传女娲能化生天地万物,她的最伟大的业绩一是炼石补天,二是抟土造人。

   女娲在造人之前,于正月初一造出鸡,初二造出狗,初三造羊,初四造猪,初五造牛,初六造马。到了初七,开始以黄土和水造人。考虑到人要代代相继,善衍不 绝,于是创建了婚姻制度,促使须眉与女子结合以生儿育女,于是女娲就成为第一个媒人,被后代尊奉为媒神,又称“高禖”,这在本书第二章已述及。人们祭奠这 位婚姻之神典礼十分隆重,修了女娲娘娘庙或高禖庙,用太牢(猪、牛、羊三牲齐备)这一最高礼节来祭奠她。这些庙至今在山东洛宁、山西河津、江西雩都等地区 另有保留。女娲之神的出现反映了母系氏族社会中婚姻以妇女为中心,女族长掌握着全族的婚姻大事。

 二、牛郎织女 牛郎织女的故事是中国四大相传之首(中国的四大相传是“牛郎织女”、“嫦娥奔月”、“孟姜女”、“梁山伯与祝英台”,都是讴歌男女真诚的爱情的)。牛 郎与织女最初源于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与人格化。中国有不少神的相传都是源于此,如二十八宿、青龙、白虎、朱雀、玄武、魁星、南极老人星 等。 牛郎星即牛宿,又叫牵牛星,是二十八宿之一,为北方玄武七宿的第二宿。织女星又叫天孙,在银河西,和银河东的牵牛星相对。 早在《诗经》中,就有了牛女二星的记录,但尚无故事儿节,至汉时已被人格化: 迢迢牵牛星,皎皎银河女。 纤纤濯素手,札札弄心裁。 ……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东汉以后,牛郎织女的爱情故事就在民间流传。大意是织女是玉皇大帝的孙女,爱上了人间的牛郎,结为夫妻,十分恩爱,并生有一子一女。玉帝察觉此事,便 派王母娘娘下凡押织女回天庭受审,一对恩爱夫妻被活活拆散。牛郎悲痛万分,在老牛的帮助下追上天去,快追上时,王母娘娘拔下头上金簪一划,出现了天河,牛 郎、织女被天河阻隔,只有对河而泣。此事感动了玉帝,许可他们每年七月七日,由喜鹊(magpie)架桥,在天河相会。以后,七月初七这一天就变成为民间的一个节日,被称 为“七巧节”、“乞巧节”。姑娘、媳妇们在这一天要穿针引线乞巧——向织女乞求智巧、灵巧。唐人《七夕》诗云: 向月穿针易,临风整线难。 不知谁得巧,明月试着看。 围绕着“乞巧”,又派生出来乞聪明、乞富贵、乞美貌、乞长寿等,而更多的则是乞良缘。

牛郎织女的相传历来是我国现代文学中的一个主题,不少鲜艳的诗歌文章由此而生。如宋代秦观的《鹊桥仙》: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渡。金风玉露一重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执政朝暮暮! 旧时各地都有一些织女庙,把牛郎织女作为自由爱神来祭奠,以江苏太仓的织女庙最有名。

 

 

三、月神 月神,

是中百姓间流传最广的仙人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阴星主、月姑、月光菩萨等。崇拜月神,在中国由来已久,在世界各国也是普遍现象,这是源于 原始信仰中的天体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给人带来了灼烁;月色朦胧,又会使人产生许多遐想,许多鲜艳动人的故事因此产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闻名的一个。 相传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们贬在人间,之后,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长生不老药,嫦娥偷吃后升天而去,住于月宫,就成为月神娘娘。 《山海经》、《搜神记》等古籍中都记有此事。 此后,月神就较普遍地为民间供奉。我国现代男女热恋时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祷月神。有些分离的恋人也拜求月神祈祷团圆。元代大戏剧家关汉卿就写过一出 《拜月亭》。《西厢记》里的崔莺莺也虔诚地对月神倾诉希望碰到意中人的情怀。清人丁耀亢所著的《续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一对痴男怨女郑玉卿和银瓶私尝禁果 后,推开窗户,双双跪倒,对着月亮说:“就两人有一人负心的,就死于千刀万剑之下。”有趣的是,有些单相思的男女也要请月神评理,或诉衷肠。明代有一首 《桂枝儿》云: 闷来时独安闲月光下,想我亲亲想我的冤家。月光菩萨,你与我鉴察:我待他的真情,我待他的真情,哥!他待我是假! 红花夫人叶氏 小笑姑婆黄氏 羊刃夫人苏氏 濑花夫人林氏 保胎夫人陈氏 教饮夫人梁氏 教行夫人黄氏 腰抱夫人万氏 栽花夫人杜氏 送花夫人蒋氏 所谓“花”,是指胎儿、婴儿。“白花”指男孩,“红花”指女孩儿。“转花”是指女转男。这里的子孙娘娘众多,合作详尽,从投胎、妊娠、定男女、保胎,直 到分娩、养育,乃至吃、喝、梳洗、行走、去病等无所不包,所以很受人们、特别是妇女们的接待与崇拜。正如清道光时《佛山忠义乡志》卷十四所说:“金花会盛 于省城河南,乡内则甚少。惟妇人则崇信之。如亚妈庙各处,内有十二奶娘,妇人求子者入庙礼拜,择奶娘所抱子,以红绳系之,则托生为己子,试之多验。然年卒 不少。” 再如北京闻名的东岳庙内的娘娘殿中,九位子孙娘娘分三组奉祀: 左引蒙娘娘(左) 斑疹娘娘(中) 乳母娘娘(右) 中子孙娘娘(左) 天仙娘娘(中) 眼光娘娘(右) 右催生娘娘(左) 培姑娘娘(中) 送生娘娘(右) 台湾的子孙娘娘叫注生娘娘,“注生”是执掌生育之事。这位注生娘娘是从大陆传已往的,原为福建的临水陈夫人,又被当作妇女难产之神。福州的注生娘娘庙 在主神两侧竟有三十六婆祖,而台湾和福建其它地方的注生娘娘庙中的婆祖一般为十二位。天津天后宫中的子孙娘娘也很有代表性:正殿中的主神是天后圣母,左右 则是她的化身娘娘,名曰眼光娘娘、子孙娘娘、耳光娘娘、斑疹娘娘、千子娘娘、引母娘娘、乳母娘娘。 除管仲外,现代娼妓还信奉白眉神。明人沈德符在《万历野获编》中说,白眉神长髯伟貌,骑马持刀,与关公像略肖,但眉白而眼赤。京师人相詈,指其人曰 “白眉赤眼者”,必大恨,其猥亵可知。徐珂的《清稗类钞》说他又叫妖神:娼家魔术,在在有之,北方妓家,必供白眉神,又名妖神,朝夕祷之。千百年来,娼妓 对白眉神十分恭敬,“初荐枕于人,必与艾豭(老公猪,指嫖客)同拜此神,然后定情,南北两京皆然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