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之涣的《出塞》是唐代一首脍炙人口的边塞诗,其全诗如下: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这首诗的拼音版为:
Huáng hé yuǎn shàng bái yún jiān, yī piàn gū chéng wàn rèn shān.
Qiān dí hé xū yuàn yáng líu, chūn fēng bù dù yù mén guān.
王之涣(688年-742年)是唐代著名诗人,以其豪放的诗歌风格而闻名。《出塞》作为他的代表作之一,描绘了边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戍边将士的艰苦生活,表达了对国家边防的关注和对将士们英勇精神的赞美。
诗中首句“黄河远上白云间”以宏伟的景象开篇,黄河象征着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奔腾不息,气势磅礴。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则描绘了边陲重镇的孤寂与险峻,突显了戍边将士们的坚韧与孤独。第三句“羌笛何须怨杨柳”通过羌笛的音调传达了边关将士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最后一句“春风不度玉门关”则寓意深远,暗示边塞的严酷环境以及将士们面对困境的坚强意志。
王之涣的《出塞》不仅展现了壮丽的自然风光和边塞生活的艰辛,更通过简练的语言和深刻的意境,传递了爱国主义精神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这首诗至今仍被广泛传诵,成为中华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