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的一生经历简介

2025-07-21 19:08 浏览次数 38

白乐天,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唐代著名诗人、文学家,以其清新脱俗的诗风和深厚的人文关怀,成为中华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星辰。他的一生,既是个人奋斗与才华绽放的历程,亦是对时代风云变幻的深刻见证。

公元772年,一个春意盎然的季节,白居易诞生于河南新郑的一个书香门第。自幼聪颖过人,他沉浸于诗书的世界,饱览经史子集,展现出超乎常人的文学天赋。十五岁时,他便以一首《赋得古原草送别》初露锋芒,“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这两句不仅流传千古,更预示着他日后在文坛的不凡地位。

唐德宗贞元年间,白居易步入仕途,历任左拾遗、翰林学士等职,积极参与政治,勇于直言进谏。他深知民间疾苦,多次上书皇帝反映社会现实,倡导减轻百姓负担,其拳拳之心,可见一斑。然而,官场险恶,白居易因直言不讳而屡遭贬谪,从京城到地方,足迹遍布江州(今江西九江)、忠州(今重庆忠县)等地,这段经历虽充满坎坷,却也为他的诗歌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深刻的人生感悟。

白居易的诗歌,以其平实易懂而又不失深意的语言,赢得了广泛的喜爱。无论是描绘自然风光的《钱塘湖春行》,还是反映社会现实的《卖炭翁》、《观刈麦》,均展现了他敏锐的观察力和深沉的同情心。《琵琶行》和《长恨歌》更是以其跌宕起伏的情节和细腻入微的情感刻画,成为唐诗中的不朽佳作,流传至今,依然让人感慨万千。

晚年的白居易,定居洛阳,自号“香山居士”,过着半隐居的生活。他寄情山水,吟诗作文,与好友刘禹锡等人诗酒唱和,尽享文人之乐。这一时期,他的诗作更多了些闲适与超脱,如《问刘十九》中那句“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勾勒出一幅温馨而又恬淡的生活画面。

公元846年,这位伟大的诗人在洛阳逝世,享年七十五岁。白居易的一生,是文学艺术与高尚人格的完美结合,他的诗歌如同一条清澈的溪流,滋养着后世无数读者的心灵。正如他自己所言:“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白居易用他的笔触记录了一个时代的风貌,也留下了永恒的文化遗产,让后人在品读中感受到那份跨越千年的美与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