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字乐天,唐代著名诗人,与元稹并称“元白”,是唐代诗歌的代表人物之一。他的一生可以概括为早年求学、中年官场浮沉、晚年归隐三个阶段。
白居易生于772年,自幼聪慧,少年时期便展现出非凡的文学天赋。他勤奋好学,博览群书,不仅精通诗词,还擅长散文和历史。青年时期的白居易通过科举考试步入仕途,先后担任过多个地方官职,期间他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现实、关怀民生的诗篇,如《琵琶行》、《长恨歌》等,深受民众喜爱。
进入中年的白居易在官场上的生涯并不顺遂,多次被贬谪。但他始终保持着对人民的同情心和社会责任感,继续用诗歌记录和批评当时的社会现象。晚年,由于对朝政的失望和个人身体状况的原因,白居易选择退隐江南,以诗酒自娱,享受田园生活的乐趣。
白居易的一生虽然经历了波折,但他始终没有放弃对诗歌艺术的追求和对社会的关注。他的诗歌作品以平实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和深刻的思想内容而闻名后世,成为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