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恨歌》是唐代诗人白居易创作的一首著名的叙事诗,它以唐明皇李隆基和杨贵妃的悲剧爱情为中心主题,通过对历史的深情回望,表达了作者对人世沧桑、命运无常的感慨。《长恨歌》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年)。
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十分丰富。当时,白居易被贬至江州司马,身处边地,心情郁郁寡欢。在这期间,他阅读了陈鸿的《长恨传》,深为其中的情感所触动。于是,白居易以自己的文学才华,结合历史故事与个人情感,创作出了《长恨歌》。这首长篇叙事诗不仅展现了唐玄宗与杨贵妃之间悲怆动人的爱情故事,还通过细腻的心理描绘和宏大的历史背景,反映了盛唐时期社会的繁荣与衰落。
《长恨歌》以其优美的语言、丰富的情感、深邃的内涵而广为流传,成为千古绝唱。诗中“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一句,开篇即揭示了唐玄宗对美的执着追求;“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则生动描述了唐玄宗沉溺于爱河之中,荒废政事的情景。全诗通过对比昔日宫廷的繁华与今日的落寞,表达了对美好时光流逝的无奈与哀伤。
《长恨歌》不仅是白居易个人文学成就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它的创作不仅体现了作者深厚的文学功底和敏锐的历史洞察力,也映射出那个时代文人对于国家兴衰、个人命运的深刻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