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著名诗人杜甫,字子美,是中国文学史上的巨星。他的诗歌作品以深刻的社会内容和精湛的艺术形式著称于世。《登高》作为杜甫的代表作之一,不仅表达了作者对时局的关注和对人生的感慨,还展示了杜甫诗歌的深沉与豪迈。
全诗如下: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这首诗写于杜甫漂泊西南时期的公元768年,当时他因安史之乱流离失所,身处异乡。诗中的每一句都透露着作者对时局动荡和个人遭遇的深深忧虑。首句“风急天高猿啸哀”描绘了一幅凄凉的景象,猿猴在高处发出凄厉的叫声,似乎在表达对乱世的哀悼;第二句“渚清沙白鸟飞回”则通过清新的自然景色反衬出人间的纷扰和不安。第三、四句“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更是将个人的孤独与自然的永恒相对照,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的感叹。
最后四句则是诗人自述其身世境遇,表达了对人生苦难的深刻感受。“万里悲秋常作客”,诗人以秋天的萧条比喻自己颠沛流离的生活;“百年多病独登台”,则反映了诗人体弱多病、孤身一人面对世界的无奈。末两句“艰难苦恨繁霜鬓,潦倒新停浊酒杯”则直接抒发了诗人心中的苦痛和对未来的无力感。
杜甫的《登高》不仅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色的诗,更蕴含了深邃的人生哲理和社会寓意。它以其沉郁的情调和雄浑的语言,展现了一个时代背景下个体命运的悲凉,同时也映射出作者对国家和民族未来的深切担忧。这首诗至今仍广为传颂,是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