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唐朝河南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祖籍湖北襄阳(一说湖北宜昌)。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并称“李杜”。人称诗圣,作品被后人誉为“诗史”,影响深远。
杜甫一生坎坷,经历了安史之乱的动荡时期。他的诗歌创作分为三个阶段:早期以游历名山大川、抒发豪情壮志为主;中期反映战争动乱和社会现实,风格转向沉郁顿挫;晚期则多表达个人流离失所和忧国忧民的情感,诗风更为深沉。
他的作品题材广泛,风格多样,尤其擅长写时事,被称为“诗史”。代表作有《春望》、《北征》、《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无家别》、《垂老别》)等。这些作品深刻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矛盾和人民的痛苦生活。
杜甫的诗歌在艺术上取得了卓越成就。他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风格沉郁顿挫,语言精炼传神,具有高度概括性。同时,他的诗歌注重写实,善于通过具体的生活场景和人物来展现时代特征和社会风貌。这种写实手法使他的诗歌具有很强的历史感和真实感,成为后世了解唐代社会的重要文献资料。
杜甫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位伟大诗人,他的诗歌作品以其深刻的思想内容和独特的艺术风格而著称于世。他的诗歌不仅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还具有重要的历史价值和文化内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