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河南巩县(今河南省洛阳市巩义市人)。他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被誉为“诗史”。他的诗歌以关注社会现实、反映人民疾苦著称,被后世尊称为“诗圣”,与李白并称为“李杜”,对后世影响深远。
杜甫的一生坎坷,他经历了安史之乱和唐朝由盛转衰的过程,个人生活也充满了艰辛。他曾任工部员外郎等职,但因直言谏诤而被贬为华州司功参军,后又流离失所,晚年定居成都,靠友人接济度日。
杜甫的诗歌广泛涉及政治、军事、经济、文化等多个领域,深刻反映了唐代社会的真实面貌。《春望》、《三吏》(《新丰》、《潼关吏》、《石壕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作品,都是他对当时社会矛盾和人民苦难的深刻揭示。他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丰富的想象力和精湛的艺术手法,成为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杜甫的诗歌不仅在内容上贴近生活、关心民众,而且在艺术上独树一帜,开创了中国古典诗歌中的“沉郁顿挫”风格,对后世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的诗作被后人广泛传颂,至今仍被视为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