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生平简历

2025-07-25 00:48 浏览次数 15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现实主义诗人,他的诗歌被誉为“诗史”,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杜甫的一生经历了唐朝由盛转衰的历史阶段,他的作品不仅反映了个人的情感经历,也深刻地揭示了社会现实和人民疾苦,成为后世研究唐代历史与社会的重要文献。

杜甫出生于河南省巩义市一个文学世家,他的祖父杜审言是初唐四杰之一。在这样的家庭氛围中,杜甫自幼受到良好的教育,对诗歌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年轻时他曾两次前往长安参加科举考试,但都未能如愿以偿。科举未中,使得他不得不放弃通过功名进入仕途的梦想,转而游历四方,寻求文学创作上的突破。

在漫游期间,杜甫结识了不少当时的文人雅士,与李白的友谊尤为人称道。两位大诗人的交流与切磋,极大地丰富了他的文学视野。然而好景不长,安史之乱爆发,这场战乱几乎摧毁了整个国家,杜甫的生活也随之颠沛流离,家破人亡。

安史之乱后,杜甫被俘虏至叛军首都洛阳,后逃回长安。这段经历让他深刻体会到战争带给人民的苦难,他的诗作开始充满了对社会现实的关注和深刻的同情。《春望》、《三吏》、《三别》等作品均表现出他对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百姓疾苦的深切关怀。

晚年,杜甫因不满官场腐败,选择辞官归隐成都草堂。尽管生活在贫困潦倒之中,但他的创作热情并未减退,继续创作了大量反映社会矛盾和人民疾苦的诗歌。770年,杜甫病逝于湖南岳阳一带的船上,结束了他充满坎坷而伟大的一生。

杜甫的诗歌以其深沉的情感、鲜明的时代特色和丰富的社会内容,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瑰宝。他不仅是一位伟大的诗人,更是一位深刻的思想家和社会观察者。通过他的作品,我们能够感受到一个伟大诗人对于时代的深刻反思和对人类苦难的真挚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