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其一生经历了许多波折与变迁。在他那充满沧桑的文学生涯中,有一首诗被誉为“杜甫生平第一快诗”,这就是著名的《望岳》。这首诗不仅展现了杜甫对自然的热爱和崇敬,也体现了他豪放不羁的个性和积极向上的精神面貌。
《望岳》全诗如下: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这首诗写于唐玄宗天宝四年(745年),当时杜甫年仅24岁,正值青年时期的他,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和对理想的追求。诗中所描述的是泰山的壮丽景色,通过对泰山的描写,表达了诗人自己志向远大、胸怀壮志的情怀。
首句“岱宗夫如何?”以疑问的形式开篇,既显示了诗人对泰山的敬畏之心,也激发了读者对泰山美景的好奇和想象。接下来的“齐鲁青未了”一句,用简洁的语言描绘出泰山横跨齐鲁大地、延绵不绝的景象,给人以宏伟壮丽之感。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更是将泰山的自然美提升到了一个哲学的高度,表现了诗人对自然规律和宇宙秩序的深刻感悟。而“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则通过动态的画面,描绘了泰山云雾缭绕、飞鸟归巢的生动景象,展现了诗人内心的澎湃情感和宽广胸怀。
最后两句“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则是全诗的高潮,表达了诗人立志要攀登到泰山之巅,俯瞰群山的决心和气魄。这不仅是对自然界的挑战,也是对自己人生理想的象征,充分体现了杜甫年轻时的雄心壮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
《望岳》以其雄浑的气势、豪迈的情感和深刻的哲理,成为了杜甫诗歌中的一颗璀璨明珠。这首诗不仅是对泰山美景的赞美,更是对人生理想、精神追求的崇高表达,展现了杜甫作为一代文坛巨匠的独特魅力和深远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