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有名的诗词10首

2025-06-29 15:58 浏览次数 22

在浩瀚的古典文学星空中,苏轼的名字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照亮了宋代乃至整个中国文学史的长河。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书画家,更是一位深邃的思想家和政治家,其作品跨越千年,至今仍被无数读者传颂。苏轼的诗词,以其豪放不羁的风格、深邃的情感世界和独特的人生哲理,成为了中华文化宝库中的瑰宝。接下来,将探索苏轼笔下最为人称道的十首诗词,感受那份穿越时空的诗意与哲思。

### 《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此词作于苏轼贬谪黄州期间,借赤壁之战的遗址抒发个人感慨,表达了对英雄人物的追忆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认识。词中既有历史的沧桑感,又有个人的悲凉情绪,体现了苏轼豪放与婉约并重的词风。

###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中秋词是苏轼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思念之作,也是对人生聚散无常的深刻感悟。词中通过月之圆缺比喻人之离合,展现了苏轼豁达乐观的人生态度和对亲情的深切眷恋。

### 《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此词为苏轼悼念亡妻王弗之作,情感真挚深沉,字字泣血。通过对梦境的描绘,表达了词人对亡妻深切的怀念和无法言喻的悲痛,展现了其内心世界的细腻与深情。

### 《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

在被贬至黄州的艰难岁月里,苏轼以积极乐观的态度面对生活,从大自然的美好景象中汲取力量,发出了“谁道人生无再少”的豪迈宣言,展现了他不屈不挠的精神风貌。

### 《饮湖上初晴后雨》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描绘了雨后初晴的绝美景色,巧妙地将西湖比作美女西施,无论是淡妆还是浓抹,都各具风采,表达了苏轼对自然美景的高度赞叹和热爱。

### 《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捕捉春天的气息,通过自然界的细微变化,传达出春天的生机与活力,展现了苏轼敏锐的观察力和对自然的喜爱之情。

### 《题西林壁》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这首诗借庐山之景阐述哲理,说明认识事物的真相往往需要超脱局限的视角,体现了苏轼深邃的哲学思考和对事物全面认识的追求。

### 《赠刘景文》

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这是一首勉励朋友的诗,以荷花凋谢、菊花耐寒的自然现象,寓意在困境中保持高洁品质的重要性,鼓励友人乐观面对生活的挑战。

### 《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

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此词反映了苏轼被贬黄州后的孤独心境,以孤鸿自喻,表达了内心的寂寞与坚持,以及对自由灵魂的追求。

### 《蝶恋花·春景》

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这首词描绘了伤春伤别的落寞之情,通过细腻的景物描写和人物动作,展现了春天的美丽与哀愁交织的复杂情感。

这十首诗词仅是苏轼文学海洋中的冰山一角,每一首都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深度、哲理思考和艺术魅力。苏轼以其独特的视角和笔触,不仅记录了个人的生活经历与情感历程,更是在不经意间勾勒出了那个时代的文化轮廓与社会风貌。他的作品如同一条流淌不息的文化河流,滋养着一代又一代的读者,让我们在品味诗词之美的同时,也能深刻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人文情怀与生命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