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诗人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以其深沉的情感和优美的词句,感动了无数读者。这首诗不仅体现了作者对人生的深刻感悟,也展现了其卓越的艺术才华。下面,让我们一起来欣赏这首脍炙人口的诗作,并附上其拼音标注,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朗读。
《水调歌头》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明月几时有?)
把酒问青天。(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在这首诗中,苏轼以明月为引,抒发了自己对兄弟苏辙(字子由)的思念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无常、世事难料的感慨。诗中的“丙辰”指的是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这一年的中秋节,苏轼与友人欢聚畅饮,直至天亮。酒后的苏轼感慨万分,挥毫泼墨,写下了这篇传颂千古的佳作。
《水调歌头》以其独特的意境和深邃的思想内涵,成为了中国文学宝库中的珍品。它不仅仅是一首诗,更是一次心灵的洗礼,一种对生活的深刻领悟。每当人们在中秋佳节仰望明月时,总会不自觉地想起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感受到那份超越时空的共鸣和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