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全诗原文译文赏析

2025-07-05 03:01 浏览次数 13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北宋时期文坛上一颗璀璨的明星。他的诗词作品以豪放洒脱著称,其中《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更是脍炙人口,流传千古。这首词不仅在文学上有极高的成就,更蕴含了深邃的哲理和丰富的情感。下面我们就来一起赏析这首词的全文及其译文,并深入探讨其内涵。

【全诗原文】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译文】

明月何时出现?我端着酒杯问那青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里,现在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风回到天上,又害怕那华美的高楼大厦,高得让人受不了寒冷。起身跳舞,欣赏自己的影子,哪里比得上留在人间呢?

月光转过红色楼阁,洒落在华丽的窗户上,照得人难以入眠。月亮不应该有遗憾,为什么总是在人们分别的时候圆满呢?人的生活中有悲伤和欢乐、分离和团聚,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些自古就难以完美。只希望人们能够健康长寿,即使相隔千里也能共同欣赏这美好的月光。

【赏析】

苏轼的这首《水调歌头》写于他被贬黄州期间,当时他的政治生涯遭遇挫折,心情郁闷。然而,从这首词中我们却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和对美好事物的向往。

词的上阕主要表达了作者对天上仙境的向往和对人间生活的留恋。他以明月为引子,提出了一个充满哲学意味的问题:“明月几时有?”这个问题既是在问天,也是在问自己的内心。接着,他想象自己乘风归去天上的情景,但又担心那里太过寂寞寒冷。这种矛盾的心态反映了他对现实生活的不舍和对理想世界的追求。最后,他通过“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来表达自己最终的选择,即使面对困难和挫折,也愿意留在人间继续奋斗。

下阕则转向了对人生哲理的思考。作者通过描绘月光照耀下的场景,引出了对人生悲欢离合的感慨。他认为月亮的阴晴圆缺就像人生的起伏变化一样,都是无法避免的。但他并不因此而感到悲观失望,而是希望人们能够珍惜眼前的时光,享受生活的美好。最后一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表达了他对亲人和朋友的深深思念和祝福。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一首充满哲理和情感的佳作。它不仅展现了苏轼卓越的文学才华和深邃的思想境界,更传递了一种积极向上、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让我们在欣赏这首词的同时,也学会珍惜生活中的每一刻美好时光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