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全诗赏析

2025-07-05 03:10 浏览次数 10

辛弃疾,字幼安,南宋著名的诗人、政治家与军事家。在文学领域,他以豪放派的风格著称,其词多表达爱国热情和抗金志士的壮烈情怀,其中《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就是一首广为流传、情感深沉的作品。

这首词作于宋宁宗嘉熙二年(1238年),是辛弃疾晚年的作品,表达了他对失去的国土深深的眷恋和强烈的收复之志。整首词洋溢着激昂悲壮的气氛,充满了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个人英雄气概的张扬。以下是全诗的正文:

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

首句“醉里挑灯看剑”形象地描绘了词人夜深人静时的情景。在酒意朦胧之中,他挑起灯火端详手中的宝剑,似乎在寻找往日战场上的辉煌与回忆。紧接着的“梦回吹角连营”,则将他带回到那战火纷飞、号角连天的战场之中,那里是他挥斥方遒、英勇杀敌的地方。

接下来的句子“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通过对军中生活的具体描写,展现了战士们艰苦卓绝的战斗生活和边疆戍守的艰难。而“沙场秋点兵”则凸显了战争的残酷和将士们的英勇无畏。

词的下片开始于“马作的卢飞快”,描绘战马奔腾如飞,弓箭手拉弓射箭,犹如雷霆万钧之势,生动传达了战场上紧张激烈的氛围。随后,“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表现了辛弃疾对功名利禄的淡泊,更看重的是能为国家尽忠报国,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

最后一句“可怜白发生”,则是对时光流逝、岁月无情的感慨,也反映了辛弃疾对于未能完成复国大业的无奈和遗憾。

辛弃疾通过这首词表达了自己对国家的深情厚谊和对抗敌前线的无尽向往,同时也流露出对人生短暂、英雄迟暮的哀叹。这首诗不仅在艺术上成就卓越,更在情感上给人以强烈的震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