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长卿的水调歌头与赏月

2025-05-25 02:55 浏览次数 23

在中国古代文学的璀璨星河中,宋代诗人赵长卿以其清新脱俗的诗词而独树一帜。他的词风细腻,情感真挚,尤以赏月之作为人所称道。《水调歌头》便是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深远的一首赏月诗,它不仅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热爱,还寄托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水调歌头》全诗如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这首诗以明月为引子,展开了对时间流逝和人生变迁的思索。赵长卿以月亮的圆满与残缺来暗喻人生的欢乐与哀愁,通过对比天上的“琼楼玉宇”与尘世间的生活状态,提出了“高处不胜寒”,寓意着高处不胜寂寞,反映了他对世俗生活的眷恋和对超脱尘世的向往之间的矛盾心理。

赵长卿通过对月亮变化无常的现象进行描绘,表达了一种超越时空的宇宙观。他提出“月有阴晴圆缺”,意味着自然界的变化无常与人世间的悲欢离合相互映照,体现了对生命流转不息的深刻理解。

诗中最后的愿望“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则表达了作者对亲情、友情的珍视,以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和向往。这种深情厚意,跨越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成为人们共同的情感纽带。

赵长卿的《水调歌头》不仅以其优美的艺术形式受到赞誉,更因其蕴含的人生哲理和深邃的思考而被后人传颂。每当中秋佳节,人们仰望皎洁的明月,往往会情不自禁地吟诵起这首千古绝唱,与家人朋友共享那一份难以言表的美好与温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