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也无风雨也无晴

2025-06-18 06:51 浏览次数 15

在宋代文学的璀璨星空中,苏轼的名字犹如一颗耀眼的恒星,其诗文作品跨越千年依旧闪耀着不朽的光芒。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是宋代著名的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及政治家,以其豁达的胸怀和深邃的思想影响着后世无数文人墨客。他的诗歌创作,既有豪放不羁的气势,又不乏细腻温婉的情感,展现了丰富多彩的艺术风貌。在众多佳作之中,有几首诗词尤为脍炙人口,被世人传颂为“苏轼最有名的十首诗”,这些诗篇不仅体现了苏轼的人生哲学,也映射出他面对生活风雨变幻时那份超然物外的心态——”也无风雨也无晴”。

## 一、《赤壁赋》

首当其冲的便是《赤壁赋》,这是一篇集散文、辞赋与诗歌于一体的杰作。通过对赤壁古战场的凭吊,苏轼表达了对历史兴衰的感慨以及对人生无常的深刻理解。其中,“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句,以壮阔的画面感和深沉的历史感,引人深思。

## 二、《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这首词是苏轼悼念亡妻王弗之作,情感真挚,催人泪下。“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开篇即道尽了生死离别之痛,而“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则生动刻画了梦中相逢却无法交流的深切哀愁。

##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中秋佳节,明月高悬,苏轼借月抒怀,写下了这首流传千古的佳作。“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这不仅是对自然规律的哲思,也是对人生际遇的深刻感悟,结尾处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更是寄托了对亲人朋友的美好祝愿。

## 四、《念奴娇·赤壁怀古》

再次回到赤壁,这次是以词的形式展现。“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开篇即展现出历史的沧桑感,接着通过周郎赤壁之战的故事,抒发了自己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感慨,以及对人生短暂的叹息。

## 五、《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其一》

此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春江晚景,色彩鲜明,意境深远。“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通过自然景物的变化,传达出春天的气息,同时富含哲理,暗示着事物发展的必然性。

## 六、《赠刘景文》

这是一首鼓励友人的诗,以荷与菊为喻,寓意在困境中保持高洁品质,待到时机成熟时自有一番作为。“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形象地表现了坚韧不拔的精神。

## 七、《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这首诗以西湖为背景,写出了雨后初晴的美丽景色,“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 八、《题西林壁》

简短的四句诗,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说明了从不同角度观察事物的多样性和相对性,启发人们要有全面的视角看问题。

## 九、《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在游览名胜时,苏轼偶遇一老友,感慨岁月流转,人生易老。“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表达了对生命不息、奋斗不止的乐观态度。

## 十、《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最后一首,正是体现“也无风雨也无晴”这一主题的代表作。在一次雨中行走的经历中,苏轼写道:“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表达了一种超脱自然现象,不为外物所扰的淡泊心态。

不仅是苏轼文学成就的集中展现,也是他人生智慧的结晶。无论是对自然的赞美,还是对人生哲理的思考,或是对亲情友情的珍视,都透露出他那“也无风雨也无晴”的豁达与从容。苏轼用他的笔触,为我们勾勒出了一个既真实又理想的世界,让后人在品味其文字的同时,也能领悟到生活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