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禹锡的诗《秋词》

2025-06-18 06:53 浏览次数 30

秋风扫落叶,满地金银错。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这样一个季节里,挥毫泼墨,以他深邃的情感和独特的审美视角,为我们留下了一首传诵千古的佳作——《秋词》。这首诗不仅仅是对秋天景色的描写,更蕴含了诗人对生命、时光与哲理的深刻感悟。

首句“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以宏大的背景铺展开来,将读者的视角引入一个既熟悉又遥远的时空。这里的“故国”指的是曾经繁荣一时的吴国,它的消逝如同秋天的来临一样突然而不可逆转。城墙外的山峦依旧环绕,但人事已非,只有潮水拍打着空荡的城郭,回应着这份孤独。

接着“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诗人通过“淮水东边”的月亮,勾勒出一幅宁静而又悠远的画面。月亮作为古代诗歌中常见的意象,往往被赋予了思乡、怀人等多重含义。在这里,它不仅见证了历史的变迁,也成为了诗人内心情感的寄托。

最后两句“沧海桑田几度秋,往事如风不可留。”则表达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慨。沧海变桑田,世事变迁,一切都在不断地变化之中。而那些过去的往事,就像随风飘散的尘埃,无法捕捉,也无法挽留。这种对无常的哲思,使得这首诗不仅仅停留在对自然景观的描绘上,更上升到了对人生、宇宙的思考。

刘禹锡的《秋词》以其深沉的哲理、丰富的情感和精湛的艺术手法,展现了唐代诗歌的魅力。它不仅是对秋天景象的一种赞美,更是对生命意义的一次深刻探索。每当秋风起,我们不妨也效仿古人,停下匆忙的脚步,感受那份岁月静好,品味生命的深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