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的释文

2025-07-09 13:47 浏览次数 24

在中国古典文学的长河中,唐代诗人李白的作品犹如一颗耀眼的星辰,光芒四射。其中《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一首著名的送别诗,它以高远的意境、深情的笔触,表达了作者对友人孟浩然的深情厚谊和依依惜别的情感。

这首诗写于唐代宗大历二年(764年),当时李白因遭贬谪而寓居江夏(今湖北武昌)。孟浩然则是唐代另一位著名的山水诗人,他的才华与李白相得益彰。两位诗人在黄鹤楼上相聚,共赏长江美景,临别之际,李白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送别诗。

诗的前两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描绘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阳春三月,正是江南草绿花红、烟雨蒙蒙的季节,孟浩然即将离开黄鹤楼,乘舟东下,前往扬州。这两句不仅点明了送别的场景,也渲染出一种离愁别绪的氛围。

后两句“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则进一步加深了这种情感。诗人望着友人的船只逐渐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心中不禁涌起无限的哀愁。长江的水波似乎也在诉说着不舍,流向远方的天际,仿佛在追寻那渐行渐远的船帆。这里的“孤帆”象征着孟浩然孤独的身影,而“碧空”和“长江天际流”则构成了一幅壮阔的画面,反映了诗人内心的豪迈与哀愁交织的复杂情感。

整首诗通过对黄鹤楼送别场景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友人的眷恋之情和对未来旅途的无限遐想。李白以其独特的艺术手法,将个人情感与自然景观巧妙融合,使得这首诗成为中国古代送别诗中的佳作。读者在品读之余,不仅能体会到诗人的深厚情谊,还能感受到那份跨越时空的诗意与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