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什么诗

2025-08-02 21:55 浏览次数 12

在唐代诗人岑参的诗歌创作中,有一首名为《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佳作备受后人传颂。那么,这首诗究竟是什么类型的作品,又为何能够在众多唐诗中脱颖而出呢?

## 一、岑参及其诗歌风格简介

岑参(715年-770年),字仲翔,唐朝著名的边塞诗人。他的诗歌以豪放悲凉、慷慨激昂著称,多写边塞风光与将士情怀,具有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作为盛唐时期的代表诗人之一,岑参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丰富的情感表达,成为唐诗中的一颗璀璨明珠。

## 二、《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背景及内容解析

《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岑参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此诗作于天宝十一年(752年)冬,当时岑参任安西北庭节度使封常清的判官。武判官离任归京时,岑参为其送行,并赋诗以赠。这首诗通过描写雪景和送别情景,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离别的不舍以及边地风雪之苦。

诗的前半部分描写了北地雪景:“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开篇便展现出北地严寒的景象,紧接着“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生动形象地描绘了漫天飞雪的壮丽景色。这几句不仅写出了雪的美丽,更隐含着边地环境的严酷。

后半部分则转向送别主题:“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在这寒冷的背景下,岑参与友人依依惜别,酒宴上各种乐器齐鸣,烘托出离别时的伤感氛围。尤其是最后一句“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更是点出了送别之后的无尽惆怅。

## 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的艺术特色

### 3.1 意象鲜明,画面感强

岑参运用了大量的意象来描绘雪景和送别的场景,使得整首诗充满了画面感。比如“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一经典意象,不仅形象地描绘了雪花的洁白无瑕,也给人一种春暖花开的美好联想,反衬出边地的孤寒与苍凉。

### 3.2 情感真挚,意境深远

诗中的情感表达非常真挚,通过对雪景和送别情景的描写,抒发了作者内心深处的复杂情感。无论是对边地风雪的感慨,还是对友人离别的不舍,都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沉而真挚的感情。这种情感的真挚和意境的深远使得这首诗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

### 3.3 语言精炼,音韵和谐

岑参的语言精炼而富有表现力,诗句流畅自然,音韵和谐优美。特别是一些经典的诗句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不仅在意象上独具匠心,也在音韵上达到了极高的艺术水平。

## 四、结语

岑参的《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是一首典型的边塞送别诗。它以鲜明的意象、真挚的情感和精炼的语言,展现了唐代边塞诗的独特魅力。通过这首诗,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岑参对友人的深情厚谊,也能体会到边地风雪的严酷与壮美。这正是唐诗之所以能够流传千古的重要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