岑参无人送酒来的典故

2025-08-26 21:11 浏览次数 13

在唐代,诗歌是文人表达情感、抒发志向的主要方式之一,其中不乏一些脍炙人口的佳作,留下了许多流传至今的典故。今天要讲述的,便是关于唐代著名诗人岑参的一段佳话——“无人送酒来”的典故。

岑参,字仲翔,是唐代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一生奔波于边疆,对边塞的风土人情有着深刻的体验和独特的感悟。他的诗作多描写边塞风光和士兵生活,充满了浓厚的生活气息和深刻的历史内涵。然而,在他众多的诗篇中,有一首《逢入京使》格外引人注目:

“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平安。”

这首诗的背后,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故事。据传,岑参在边疆任职期间,因公务繁忙,长时间未能回家探亲。某日,他接到家书,得知家中老母病重,心中万分焦急,却又身不由己。此时,恰逢一位入京的使者路过,岑参便托付使者带话给家人,表示自己一切安好,让家人不必挂念。由于匆忙之中找不到纸笔,岑参只得口头传达,而这一幕被后来的文人墨客传为佳话。

这个故事中,“无人送酒来”的细节尤为动人。原来,岑参在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后,心情沉重,欲饮酒解忧。然而,由于地处偏远,加之公务繁忙,竟然无人为他送来酒水。这一幕不仅展现了岑参作为儿子的孝心和担忧,也反映了他在边疆艰苦环境中的不易。

“无人送酒来”的典故,不仅是对岑参个人情感的一种体现,更是对唐代边疆诗人生活状态的一种写照。在那个动荡的时代,许多文人士大夫为了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不惜远赴边疆,忍受着思乡之苦和生活的艰辛。他们用自己的笔墨,记录下了那个时代的历史风貌和人民的情感世界。

当我们再次品读岑参的诗歌时,不妨联想到那些背后的生活点滴和情感故事。这些看似琐碎的细节,却是连接历史与现实、情感与文化的桥梁,让我们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那个时代的文学和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