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768-824)是唐代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他的诗歌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邃的思想内容闻名遐迩。本文将选取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提供原文、译文和简要的注释,并附上相关的图片,以飨读者。
#### 一、《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原文: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
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
译文:
早上我呈上一份奏章直达皇帝面前,傍晚就被贬官到路途遥远的潮州。我想替皇上除去有害的事,哪能因衰老就吝惜残余的生命!回头望长安,看到的浮云隔断了通向家乡之路;大雪阻拦了我前行的脚步。我知道你远道而来应和我同心,正好可以在瘴气弥漫的江流边找到我的尸骨。
注释:
- “左迁”:指被贬官。
- “潮州”:今广东潮汕地区。
- “瘴江”:指南方多瘴气的河流。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 二、《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原文: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
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
京城街道上空丝般小雨纷纷扬扬,雨后草色远看一片碧绿,近看时却显得稀疏。春天正是万物复苏的好时节,这样的景色胜过了烟柳笼罩的皇城。
注释:
- “天街”:指京城的街道。
- “润如酥”:形容雨水使大地变得滋润。
- “绝胜”:远远胜过。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其一
#### 三、《师说》
原文: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译文:
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传授道理、教授学业、解决疑惑的人。人不是天生就懂得知识的,谁能没有疑惑呢?有了疑惑却不跟老师学习,那些成为疑难的问题,就始终不能解决了。
注释:
- “受业”:接受教育。
- “解惑”:解除疑惑。
- “孰能”:谁能够。
!师说
#### 四、《马说》
原文:
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骈死于槽枥之间,不以千里称也。
译文:
世上先有伯乐,然后才有千里马。千里马常常有,但是伯乐不常有。所以即使有名贵的马匹,也只能屈辱地死于马夫手中,死在马槽之间,不能以日行千里而著称。
注释:
- “伯乐”:善于识别良马的人。
- “骈死”:并列而死,形容很多好马一起死去。
- “槽枥”:马槽和马棚。
!马说
#### 五、《进学解》
原文:
国子先生晨入太学,招诸生立馆下,诲之曰:“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
译文:
国子先生早晨走进太学,召集学生们站立在学舍之下,教导他们说:“学业靠勤奋才能精湛,如果贪玩就会荒废;德行靠思考才能成就,如果随声附和就会毁掉。”
注释:
- “国子”:中国古代最高的学府。
- “太学”:古代的大学。
- “业精于勤”:学业靠勤奋才能精通。
- “毁于随”:德行因为随声附和而被毁掉。
!进学解
#### 六、《原道》
原文:
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
译文:
广泛地爱一切人叫做仁,行为适合恰当的分寸叫做义,由此而达到的境界叫做道,使自己具备美德而无需外在依赖叫做德。仁和义有具体的含义,道和德是相对抽象的概念。
注释:
- “博爱”:广泛地爱。
- “仁义”:儒家思想的核心概念。
- “虚位”:抽象的位置或概念。
!原道
#### 七、《原性》
原文: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译文:
人的本性是相近的,但由于后天的习染不同而相差很远。
注释:
- “性”:本性。
- “习”:习惯或者后天的影响。
- “相远”:相差很远。
!原性
#### 八、《原毁》
原文:
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重以周,故不怠;轻以约,故人乐为善。
译文:
古代的君子,他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他对待别人宽容而简约。严格而全面,所以不会懈怠;宽容而简约,所以人们乐于做好事。
注释:
- “责己”:要求自己。
- “重以周”:严格并且全面。
- “轻以约”:宽容并且简约。
!原毁
#### 九、《原人》
原文:
形形之谓物,不形形之谓道。物与道并行而不相悖,道无不在,而所在皆物也。物之所不足者,道足以成之。
译文:
有形状的东西叫做物,没有形状的是道。物和道同时存在而不冲突,道无处不在,它存在于所有事物之中。物有所欠缺的地方,道可以补足它。
注释:
- “形形”:有形状的东西。
- “不形形”:没有形状的。
- “道”:宇宙间的根本规律。
- “并行不悖”:共同存在而不矛盾。
!原人
#### 十、《原鬼》
原文:
鬼神者,造化之功也。阴阳两仪而生五行,五行之气而成鬼神。人之将死也,魂升曰神,魄降曰鬼。
译文:
鬼神是由自然界的变化而产生的现象。阴阳两种基本力量生成五行(金木水火土),这五行之气形成了鬼神的存在。当一个人快要去世的时候,灵魂上升称为“神”,肉体下降称为“鬼”。
注释:
- “鬼神”:古代对死后灵魂的称呼。
- “造化”:大自然的创造力。
- “阴阳两仪”:中国古代哲学中的两个对立统一的基本要素。
- “五行”:木、火、土、金、水五种元素。
- “魂升曰神”:灵魂上升称为神。
- “魄降曰鬼”:肉体下降称为鬼。
!原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