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欧阳修笔下的山水情怀

2025-08-26 21:28 浏览次数 11

在中国古典文学宝库中,有一篇著名的散文《醉翁亭记》,它不仅以文字优美、意境深远著称,而且其作者欧阳修的文采风流也为人称道。《醉翁亭记》不仅是一篇描写自然美景的文章,它还蕴含了作者对人生哲理的独特见解。今天,我们就来一探这篇经典文章的奥秘所在并尝试对其进行简要的现代中文翻译。

原文节选: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现代文翻译:

周围都是山。尤其是西南方向的群山,森林和山谷特别美丽。远远望去,那郁郁葱葱且幽静秀丽的地方,就是琅琊山。沿山间小路行走六七里,逐渐能听到潺潺流水声,那是泉水从两座山峰之间倾泻而出。山路曲折,有一个亭子坐落在泉水旁,那就是醉翁亭。建这亭子的是谁呢?是一位名叫智仙的僧人。给亭子起名字的人又是谁呢?是当地的太守自称的。太守和朋友们在这里饮酒,喝少量就会感到陶醉,加上他的年纪也是最大的,所以给自己起了个外号叫“醉翁”。醉翁的兴趣不在于酒本身,而是在于山水之间的美好。享受山水的乐趣,是内心得到的愉悦,而把这种愉悦寄托在饮酒之中。

通过这样的翻译,我们不仅能够领略到欧阳修对自然景观的精妙描绘,还能感受到他对生活的态度——即使年事已高,也能保持一颗欣赏美好事物的心。欧阳修的这种超脱物欲、返璞归真的思想,正是他作品中所要传达的重要信息。而《醉翁亭记》这篇文章,也因此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座丰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