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步诗》是三国时期著名诗人曹植创作的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这首诗不仅以其深刻的哲理和优美的语言著称,而且背后的故事更是充满了传奇色彩。
曹植(192-232)字子建,是曹操的第三个儿子,也是著名的文学家、政治家。他自幼聪明过人,才华横溢,尤其擅长作诗,被誉为“建安七子”之一。《七步诗》的创作背景与他的生平密不可分。相传在曹丕继位成为魏王之后,由于嫉妒曹植的才情,曾命令他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否则就要处死他。面对生死关头,曹植从容不迫,仅走了七步便吟出了这首传世之作。
《七步诗》原文如下:
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
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
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注音为:
zhǔ dòu chí zuò gēng, lù shū yǐ wéi zhī.
qí zài fǔ xià rán, dòu zài fǔ zhōng qì.
běn zì tóng gēn shēng, xiāng jiān hé tài jí?
这首诗通过煮豆和烧萁的比喻,深刻揭示了兄弟之间的残酷斗争和相互残害,表达了对家庭纷争的沉痛哀叹和对亲情破裂的无限感慨。”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一句更是道出了血缘亲情的深厚以及因权力斗争导致的悲剧。
《七步诗》不仅是曹植的代表作之一,也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之作。它以简短的篇幅和深邃的内涵,反映了人性的复杂和社会的矛盾,至今仍然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社会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