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植的七步成诗是什么诗歌?

2025-08-02 23:01 浏览次数 13

在中国悠久的文化历史长河中,三国时期的文化名人曹植无疑是一颗璀璨的明星。他不仅在政治上有着非凡的成就,更在文学领域留下了深刻的烙印。其中最为人们津津乐道的故事之一就是“曹植七步成诗”。这个传奇故事背后隐藏的诗歌究竟有何特殊之处呢?让我们一探究竟。

据《三国演义》记载,曹操临终前想要确立他的继承人,但曹植和其兄曹丕之间的争斗让曹操难以决断。曹操去世后,曹丕登基称帝,成为魏文帝。曹丕因嫉妒曹植的才华和之前的竞争关系,一直对曹植怀有敌意。在一次宫廷宴会上,曹丕当众提出要曹植七步之内即兴作诗,否则将以死罪相向,意图以此试探并陷害曹植。

面对生死考验,曹植不慌不忙,沉着应对。他仅用六步就吟出了一首传世之作:“煮豆持作羹,漉菽以为汁。萁在釜下燃,豆在釜中泣。本自同根生,相煎何太急。”这首诗以豆比喻自己和曹丕是同根生的亲兄弟,而萁(豆杆)在釜下燃烧象征着曹丕对自己的逼迫和伤害,表达了曹植对兄弟间相煎何太急的感慨与哀怨。

这首名为《七步诗》的作品,不仅体现了曹植超凡的才智和即兴创作能力,更深刻地展现了他对家族情感的复杂态度和对时局无奈的叹息。这首诗以其简练的语言、深刻的主题和鲜明的形象,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块里程碑,至今仍被广为传颂。

曹植的《七步诗》不仅是一首诗歌,更是一种智慧的象征,一种对人性和亲情的深刻反思。它告诉我们,在权力和利益面前,亲情有时显得如此脆弱;同时,它也启示我们,在困境和挑战面前,智慧和勇气同样重要。曹植的这一成就,无疑为中国古典文学增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也让后人对这位才华横溢的诗人充满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