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探讨唐代诗人李贺创作的《雁门太守行》属于何种体裁之前,我们需先理解何为古体诗和近体诗。古体诗,又称为古诗、古风或旧体诗,主要指唐代以前的诗歌形式,不受严格的格律规则限制,形式多样,语言古朴自然。近体诗则是指唐代形成的一种新的诗歌形式,包括绝句、律诗等,它们有着严格的格律和韵律要求。
李贺(约790年-816年),字长吉,是唐朝著名的诗人,其作品以奇谲瑰丽、意境深远著称。《雁门太守行》是其中的代表作之一,通过这首诗反映了当时边塞将士的生活以及他们英勇抗击外敌的精神风貌。
从体裁上讲,《雁门太守行》并不符合近体诗的严格规范,它没有遵循固定的平仄声调模式和对仗结构,而是采用了较为自由的表达方式,这符合古体诗的特点。在内容上,该诗通过对雁门太守形象的塑造,展现了边塞将领的英姿飒爽及边塞战场的悲壮景象,体现了诗人对英雄人物的崇敬以及对战争残酷的深刻反映。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应归类为古体诗。它不仅继承了古体诗的自由风格,而且在艺术表现上也展现了诗人独特的审美追求和深邃的思想情感,成为中国文学史上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