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铸,宋代著名词人,其作品风格多样,情感丰富。在诸多佳作中,《鹧鸪天》以其深邃的意境和细腻的情感表达,成为贺铸词坛上的一颗璀璨明珠。本文将深入探讨《鹧鸪天》的原文内容,并尝试解读其中的意象与情感。
《鹧鸪天》原文如下:
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首句“重过阊门万事非”便道出了诗人重游故地时的感慨万千。阊门是古地名,这里象征着诗人曾经熟悉的场景,但时过境迁,一切已非昔日模样。这种物是人非的悲凉感,为整首词奠定了深沉的基调。
“同来何事不同归”一句,表达了诗人对往昔同行者离散的无奈和哀叹。这不仅是对于人事的感慨,也反映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往昔美好时光的怀念。
“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两句,运用了生动的自然景象来比喻人生的无常和离别的痛苦。梧桐树经历霜冻后半枯而死,如同人生中遭遇的挫折和不幸;而失去伴侣的白头鸳鸯则象征着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失落。这些意象深刻地描绘了诗人面对人生变故时的无助和悲痛。
“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三句,通过描绘草原上的露水和新旧墓地的景象,进一步渲染了生命的短暂和死亡的普遍性。无论是旧日的居所还是新的坟墓,都让人感受到生命的脆弱和时间的无情。
“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两句,以夜晚独卧床榻、聆听雨声的情景作结,展现了诗人深深的寂寞和对往昔温馨生活的渴望。挑灯夜补衣的细节,不仅勾勒出往昔生活中的温暖画面,也反衬出当下的孤独和冷清。
《鹧鸪天》这首词通过对往昔与现实的对比、自然景象与内心情感的交织,展现了诗人对于生命无常、人事变迁的深刻感悟。它不仅是贺铸词作中的佳作,也是中国古代文学宝库中的瑰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