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画 《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 陆羽 陆羽(七三三年——八○四年)唐复洲竟陵(今湖北天门)人。字鸿渐(一名疾,字季疵),上元初隐居苕溪,自称桑苧翁,又号竟陵子,杜门著书,隐居不仕,著有《茶经》三篇,旧时称为“茶神”。《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选自《佩文斋书画谱》,乃陆羽《怀素别传》中的一段。此段虽极简,却提出了“坼壁路”、“屋漏痕”这些著名的概念。释怀素与颜真卿论草书怀素与邬彤为兄弟,常从彤受笔法。彤曰:“张长史私谓彤曰:‘孤蓬自振 《奴书订》 祝允明 觚管士有“书奴”之论,亦自昔兴,吾独不解此。艺家一道,庸讵缪执至是,人间事理,至处有二乎哉?为圆不从规,拟方不按矩,得乎?自粗归精,既据妙地,少自翔异,可也。必也革其故而新是图,将不故之并亡,而第新也与。故尝谓自卯金当涂,底于典午,音容少殊,神骨一也。沿晋游唐,守而勿失。今人但见永兴匀圆,率更劲瘠,郎邪雄沉,诚悬强毅,与会稽分镳,而不察其为祖宗本貌自粲如也(帖间固存)。迩后皆然,未暇遑计 《送高闲上人序》 韩愈 苟可以寓其巧智,使机应于心,不挫于气,则神完而守固,虽外物至,不胶于心。尧、舜、禹、汤治天下,养叔治射,庖丁治牛,师旷治音声,扁鹊治病,僚之于丸,秋之于奕,伯伦之于酒,乐之终身不厌,奚暇外慕?夫外慕徙业者,皆不造其堂,不哜其胾者也。 往时张旭善草书,不治他技。喜怒窘穷,忧悲、愉佚、怨恨、思慕、酣醉、无聊、不平,有动于心,必于草书焉发之。观于物,见山水崖谷,鸟兽虫鱼、草木之花实,日月列星,风雨水火 《评书》 祝允明 虞文靖公曰:“大德、延祐间称善书者,必归巴西、渔阳、吴兴。谓邓文原、鲜于枢与赵荣禄也。然邓书太枯,鲜于太俗,岂能子昂万一也。魏晋以来,未尝不通六书之义。吴兴公书冠天下,以其深究六书也。”米元章评蔡襄书“如少年女子,访雨寻云,体态妖娆,行步缓慢,多饰铅华。”王延之曰:“勿欺数行尺牍,即表三种人身。”言书法之难也。苏子美似古人笔劲,蔡君谟似古人笔圆。劲易而圆难也。古人例多能书,如管宁,人但知其清节 《钝吟书要[节录]》 冯班 余见东坡、子昂二真迹,见坡书点画学颜鲁公,体势学李北海,风卷云舒,远之若将飞动。赵殊精工,直逼右军,然气骨自不及宋人,不堪并观也。坡书真有努猊抉后,渴骥奔泉之态,徐季海世有真迹,不知视此何如耳? 坡公少年书《圆觉经》小楷,直逼季海。见老泉一书,亦学徐浩。山谷称东坡学徐季海,苏斜川却云:“不然。”我信山谷。 赵子昂用笔绝劲,,然避难从易,变古为今。用笔既不古,时用章草法便拙。当其好处,古今不易得也 《四体书势》 卫恒 昔在黄帝,创制造物。有沮诵、仓颉者,始作书契以代结绳,盖睹鸟迹以兴思也。因而遂滋,则谓之字,有六义焉。一曰指事,上下是也;二曰象形,日月是也;三曰形声,江河是也; 四曰会意,武信是也;五曰转注,老考是也;六曰假借,令长是也。夫指事者,在上为上,在下为下。象形者,日满月亏,象其形也。形声者,以类为形,配以声也。会意者,以戈为武,人言为信是也。转注者,以老为寿考也。假借者,数言同字,其声虽异 《古今书评》 袁昂 袁昂(四六一年——五四0年)南朝梁书画家,袁顗子,扶乐(今属河南)人,一说陈郡阳夏人。字千里。仕齐为吴兴太守,梁武帝用为吏部尚书,迁尚书令,位司空。卒谥穆正。《古今书评》一卷,为奉勅评之作,凡二十五人,而特推祟张芝、钟繇、王羲之、王献之;后复云羊真、孔草、萧行(指萧思话,见《宣和书谱》引),范篆,各一时绝妙。今本羊欣在二十五人之列,而孔、范及思话不与。传梁武帝《书评》即就此编附益而成者。 南朝梁 《翰林要诀》 陈绎曾 陈绎曾,元代元统至元年间书法家。字伯敷,处州(今属浙江)人。[此从《元史》说,《元诗选》作归安(今属浙江)人。]举进士,官至国子助教。口吃而精敏异常,诸经注疏,多能成诵,文辞汪洋浩博,与陈旅齐名。又善真草篆书,著有《文说》、《文筌》、《行文小谱》。《翰林要诀》一卷,分十二章:一执笔法,二血法,三骨法,四筋法,五肉法,六平法,七直法,八圆法,九方法,十分布法,十一变法,十二法书。各法中俱立种种名目 《孙过庭书谱及其释文》 孙过庭 夫自古之善书者,汉魏有钟、张之绝,晋末称二王之妙。王羲之云:“顷寻诸名书,钟张信为绝伦,其余不足观。”可谓钟、张云没,而羲、献继之。又云:“吾书比之钟张,钟当抗行,或谓过之。张草犹当雁行。然张精熟,池水尽墨,假令寡人耽之若此,未必谢之。”此乃推张迈钟之意也。考其专擅,虽未果于前规;摭(zhi)以兼通,故无惭于即事。今译:关于古代以来,善长书法的人,在汉、魏时期,有钟繇(you)和张芝的卓绝书艺 《六体书论》 张怀瓘 臣闻形见曰象,书者法象也。心不能妙深于物,墨不能曲尽于心,虑以图之,势以生之,气以和之,神以肃之,合而裁成,随变所适,法本无体,贵乎会通。观彼适踪,悉其微旨,虽寂寥千载,若面奉徽音。其趣之幽深,情之比兴,可以默识,不可言宣。亦犹冥密鬼神有矣,不可见而以知,启其玄关,会其至理,即与大道不殊。夫《经》是圣文,尚传而不秘;书是妙迹,乃秘而不传。存殁光荣,难以过此,诚不朽之盛事。大篆者,史籀造也 《续书谱》 姜夔 姜 夔(1163--1203),南宋词人,音乐家。字尧章,号白石道人。鄱阳(今江西波阳人)。 一生未仕,往来鄂、赣、皖、苏间,卒于杭州。著有《白石道人歌曲》、《琴瑟考古图》、《白石道人诗集》、《诗说》、《绛帖平》、《续书谱》等。《续书谱》一卷,意在继唐孙过庭之《书谱》,自来为书家所重。凡二十条,分论书体、用笔、用墨、临摹、章法、气韵等,对书法艺术的各个方面,都有较深的体会。总论真行草书之法 《题卫夫人笔阵图后》 王羲之 夫纸者阵也,笔者刀矟也,墨者鍪甲也,水砚者城池也,心意者将军也,本领者副将也,结构者谋略也,飏笔者吉凶也,出入者号令也,屈折者杀戮也,著笔者调和也,顿角者是蹙捺也。始书之时,不可尽其形势,一遍正脚手,二遍少得形势,三遍微微似本,四遍加其遒润,五遍兼加抽拔。如其生涩,不可便休,两行三行,创临惟须滑健,不得计其遍数也。 夫欲书者,先干研墨,凝神静思,预想字形大小、偃仰、平直、振动,令筋脉相连 《书法雅言》 项穆 项穆,明代万历年间书法家。元汴子,字德纯,号贞元,亦号无称子。秀水(今浙江嘉兴)人。官中书。工书法,于晋唐名家,罔不该会,而心摹手追者逸少,稍稍降格,亦不减欧阳询,与世父元淇齐名,有《双美帖》行世。所著有《书法雅言》、《元贞子诗草》。《书法雅言》一卷,有沈思孝序。穆父元汴鉴藏书画,甲于一时。穆承其家学,耳濡目染,故于书法特工,因抒其心得,撰为是书,凡十七篇,曰:书统、古今、辨体、形质、品格、资学 《艺舟双辑(附《十七帖》疏证)》 包世臣 述书[中] 余既述诸君子之言为书,因以己意遇之,而知其悉合于古也。右军以管为将军,明书道之机枢在管,而管之不可乱动也。今小仲之法,引食指加大指之上,置管于食指中节之端,以主节斜钩之;大指以指尖对中指中节拒之,则管当食指节湾,安如置床;大指之骨外突,抑管以向右,食指之骨横逼,挺管以向左,则管定;然后中指以尖钩其阳,名指以爪肉之际距其阴,小指以上节之骨贴名指之端;五指疏布,各尽其力,则形如握卵 《法书要录-六卷全》 张彦远 序彦远家传法书名画,自高祖河东公收藏珍秘,河东公书迹俊异,尤能大书。本传云:“不因师法,而天姿雄劲。”(定州《北岳碑》为好事所传。)曾祖魏国公少禀师训,妙合钟、张,尺牍尤为合作。大父高平公幼学元常,自镇蒲陕,迹类子敬。及处台司,乃同逸少。书体三变,为时所称。金帛散施之外,悉购图书。古来名迹,存于箧笥。元和十三年,宪宗累访珍迹,当时不敢缄藏,遂皆进献。长庆初,又于豳州散失。传家所有,十无一二 上一页 2/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