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必背文言文精选,翻译与注释详解

2025-03-24 17:41 浏览次数 24

《论语》十二章

原文: 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

翻译: 孔子说:”学习并按时温习,不是很愉快吗?有志同道合的人从远方来,不是很高兴吗?别人不了解自己却不生气,不也是君子的表现吗?”

注释

  • 子:古代对男子的尊称,这里指孔子
  • 说(yuè):同”悦”,愉快
  • 愠(yùn):生气,恼怒

《陋室铭》刘禹锡

原文: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翻译: 山不在于高,有了神仙就会有名气。水不在于深,有了龙就会有灵气。这是简陋的房子,只因我的品德高尚(就不觉得简陋了)。

注释

  • 斯:这
  • 惟:只
  • 馨(xīn):散布很远的香气,这里指品德高尚

《爱莲说》周敦颐

原文: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翻译: 我唯独喜爱莲花从淤泥中生长出来却不被污染,经过清水洗涤却不显得妖艳,(它的茎)中间贯通外形挺直,不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香气远播更加清香,笔直洁净地立在水中,可以远远地观赏但不能轻慢地玩弄它。

注释

  • 濯(zhuó):洗涤
  • 清涟:清水
  • 亵(xiè):亲近而不庄重

《桃花源记》陶渊明

原文: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翻译: 土地平坦开阔,房屋整整齐齐,有肥沃的田地、美丽的池塘和桑树竹子之类。田间小路交错相通,鸡鸣狗叫的声音可以互相听到。在那里人们来来往往耕种劳作,男女的穿戴,都像桃花源以外的世人。老人和小孩,都安闲快乐。

注释

  • 俨然:整齐的样子
  • 阡陌(qiān mò):田间小路
  • 黄发:老人
  • 垂髫(tiáo):小孩

《岳阳楼记》范仲淹

原文: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

翻译: 不因外物好坏和自己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就为百姓忧虑;不在朝廷做官就为国君忧虑。这样来说在朝廷做官也忧虑,不在朝廷做官也忧虑。既然这样,那么什么时候才快乐呢?那一定要说”在天下人忧愁之前先忧愁,在天下人快乐之后才快乐”吧。

注释

  • 庙堂:指朝廷
  • 江湖:指民间
  • 进:在朝廷做官
  • 退:不在朝廷做官

学习建议

  1. 理解为主:先通读全文,了解大意,再逐句分析
  2. 背诵技巧:可以分段背诵,结合译文理解记忆
  3. 积累词汇:重点掌握文言实词、虚词的用法
  4. 联系背景: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有助于理解文章内涵

这些经典文言文不仅是初中语文学习的重要内容,更蕴含着中华文化的精髓,希望同学们能够用心体会,从中汲取智慧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