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古代称谓常识
- 年龄称谓:
- 襁褓(不满周岁)
- 孩提(2-3岁)
- 总角(8-14岁)
- 及笄(女子15岁)
- 弱冠(男子20岁)
- 而立(30岁)
- 不惑(40岁)
- 知天命(50岁)
- 花甲(60岁)
- 古稀(70岁)
- 耄耋(80-90岁)
- 期颐(100岁)
- 尊称与谦称:
- 对君王称”陛下”,对太子称”殿下”
- 对对方父亲称”令尊”,母亲称”令堂”
- 自称父母为”家严”“家慈”
- 称自己为”鄙人”“在下”,称妻子为”内人”“拙荆”
二、古代官职常识
- 中央官职:
- 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 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 丞相:百官之长,辅佐皇帝
- 御史大夫:监察百官
- 地方官职:
- 太守:郡的最高行政长官
- 刺史:州的监察官,后成为行政长官
- 知县:县的行政长官
- 知府:府的行政长官
- 官职变动:
- 拜:授予官职
- 除:免去旧职任新职
- 擢:提升官职
- 迁:调动官职(左迁为降职)
- 谪:降职或流放
- 致仕:退休
三、古代教育科举常识
- 学校制度:
- 太学:汉代最高学府
- 国子监:隋唐以后最高学府
- 书院:宋代兴起,如岳麓书院、白鹿洞书院
- 科举制度:
- 童试:考取秀才
- 乡试:考取举人(第一名称解元)
- 会试:考取贡士(第一名称会元)
- 殿试:考取进士(第一名称状元,第二名称榜眼,第三名称探花)
- 四书五经:
- 四书:《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 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
四、古代历法节气常识
- 纪年法:
- 干支纪年: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与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相配
- 年号纪年:如”贞观”“开元”
- 二十四节气:
- 春季:立春、雨水、惊蛰、春分、清明、谷雨
- 夏季:立夏、小满、芒种、夏至、小暑、大暑
- 秋季:立秋、处暑、白露、秋分、寒露、霜降
- 冬季:立冬、小雪、大雪、冬至、小寒、大寒
- 传统节日:
- 春节(正月初一)
- 元宵节(正月十五)
- 清明节(公历4月5日左右)
- 端午节(五月初五)
- 七夕节(七月初七)
- 中秋节(八月十五)
- 重阳节(九月初九)
- 除夕(腊月最后一天)
五、古代礼仪习俗常识
- 祭祀礼仪:
- 祭天:皇帝特权
- 祭祖:家族重要活动
- 社稷:土神和谷神,国家象征
- 婚姻制度:
- 六礼:纳采、问名、纳吉、纳征、请期、亲迎
- 七出:古代休妻的七种理由
- 三不去:三种不能休妻的情况
- 丧葬制度:
- 五服:斩衰、齐衰、大功、小功、缌麻
- 守制:父母去世后子女守孝三年(实为27个月)
六、古代地理常识
- 九州:
- 冀、兖、青、徐、扬、荆、豫、梁、雍
- 江河名称:
- 江:长江
- 河:黄河
- 淮:淮河
- 济:济水(古代四渎之一)
- 五岳:
- 东岳泰山(山东)
- 西岳华山(陕西)
- 南岳衡山(湖南)
- 北岳恒山(山西)
- 中岳嵩山(河南)
七、古代文学常识
- 文学体裁:
- 诗: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近体诗(律诗、绝句)
- 词:小令、中调、长调
- 赋:汉代大赋、抒情小赋
- 曲:散曲、剧曲
- 文学流派:
- 建安风骨:曹操父子及建安七子
- 田园诗派:陶渊明为代表
- 边塞诗派:高适、岑参为代表
- 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
- 文学名著:
- 四书五经
- 四大名著:《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红楼梦》
- 史书:《史记》《汉书》《后汉书》《三国志》
掌握这些文言文必背文化常识,不仅有助于理解古代文学作品,也能更好地把握中华文化的精髓,为高中文言文学习打下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