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 《增广贤文》 昔时贤文,诲汝谆谆,集韵增文,多见多闻。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 知己知彼,将心比心。 酒逢知己饮,诗向会人吟。 相识满天下,知心能几人。 相逢好似初相识,到老终无怨恨心。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易涨易退山溪水,易反易覆小人心。 运去金成铁,时来铁似金,读书须用意,一字值千金。 逢人且说三分话,未可全抛一片心。 有意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阴。 《声律启蒙》 车万育 此文是清康熙进士车万育所著。它是旧时学校启蒙读物之一,对于今天学习诗词者掌握旧韵平仄、对仗技巧和用韵,仍然很有帮助。它按《平水韵》分部编写,仅平声三十韵。每韵三则文字,每则文字格式相同:十六句,八韵脚,从一字对、二字对、三字对、五字对、七字对到十一字对。五七字句多是五言七言律句。 车万育(1632-1705),邵阳县人。幼年家境贫寒,车万育父亲迷信风水,一天,请了一阴阳先生来选择墓地 《三字经》 王应麟 清版 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苟不教 性乃迁 教之道 贵以专 昔孟母 择邻处 子不学 断机杼 竇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 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玉不琢 不成器 人不学 不知义 为人子 方少时 亲师友 习礼仪 香九龄 能温席 孝於亲 所当执 融四岁 能让梨 弟於长 宜先知 首孝弟 次见闻 知某数 识某文 一而十 十而百 百而千 千而万 《典论》 曹丕 1。典论序及考证一卷2。典论一卷 典论序魏文著典论、据裴松之引王忱魏书。胡冲吴歷皆载之。故陈寿魏志言帝好著述。所论说垂百篇。即谓典论也。忱书中纪其汉文帝论。虽未明题典论之文。然合以蓺文类聚帝王部所引汉武帝论亦见太平御览皇王部。及太平御览人事部汉孝昭论。与忱书相证。知其歷论汉诸帝事。均各为篇。且观裴注华陀传有论郤俭等事。並文选?论文篇。意典论分目皆以论为篇题耳。隋经籍志及唐志皆列於子部儒家 《读书分年日程》 程端礼 作者:(元)程瑞礼 撰;姜汉椿 校注元代程端礼的《程氏家塾读书分年日程》是宋代朱熹“朱子读书法”的衍生物,使之形成条理清晰的规章和程式,对后世的读书风气影响较大。这个《日程》的编撰和应用,皆与程氏在江东书院的讲学相关。它又衍化为白鹿洞书院的教条,尤其受到清代书院的重视,当作课程表来利用。对于在书院肄业的生徒来说,这个《日程》可促使其自律。一是生徒以《日程》时时自我评判反省,读书当求日有所得 《潜夫论笺校正》 王符 汉人王符的潜夫论一共有三十六篇,论理剀切详明,无所不备,全面反映了王符的思想.是一部重要的中国哲学名著。这里由清人笺注,今人校正,再现了王符原著的全貌,对其中一些疑义和错讹之处都作了谨慎的修订。 《潜夫论》是东汉进步思想家王符的论著,对东汉后期的社会政治情况作了广泛的尖锐批评。清代汪继培引证详核地作了笺注。 本书着重选收与哲学、思想史的研究关系较密切的。个别不属于子部的书如班固的白虎通义 《鉴略妥注》 李廷机 《鉴略妥注》又称《五字鉴》是儿童读的历史课本,明代李廷机所撰。李廷机,字尔张,是晋江(今福建省泉州市)人。 《五字鉴》是一部几百年来流传较广的蒙学读物,原名为《鉴略》,李廷机根据我国古史资料所写。 据清人翻刻者邹梧桐所说:“有明李廷机先生,胸罗全史,手著《鉴略》,自皇古以乞宋元事迹,举其大纲,略其小目,俾读者开卷了然,俨与历世受命之主,赓扬一堂;更可喜者,句调叶律,有类诗歌,与人可诵可读 《朱子治家格言》 朱伯庐 朱伯庐(1617-1688)名用纯,字致一,自号伯庐。江苏昆山人。自幼致力读书曾考取秀才志于仕途。清入关明亡遂不再求取功名,居乡教授学生,并潜心程朱理学,主张知行并进,一时颇负盛名。康熙曾多次征召,他坚辞不应博学鸿词科。著有《删补易经蒙引》、《四书讲义》、《劝言》、《耻耕堂诗文集》和《愧纳集》。其《治家格言》,世称《朱子家训》,流传很广。《朱子家训》通篇意在劝人要勤俭持家安分守己 《新书》 贾谊 本书是西汉初年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贾谊的论文总集,内容多为有关治国安邦及民生大计的政论文章。 《明夷待访录》 黄宗羲 本书诞生于明清之际,是一部具有启蒙性质的批判君主专制,呼唤民主政体的名著。 作者黄宗羲,字太冲,号南雷,学者称梨洲先生,浙江省余姚县黄竹浦人,生于明万历三十八年公元1610年,卒于清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其父黄尊素为明末东林党名士,被宦官魏忠贤陷害致死。黄宗羲成年以后加人复社,坚持反宦官斗争,险遭杀害。清兵南下,他召募义兵成立“世忠营”,武装抗清。明亡后拒绝清廷征召,隐居著述 《新论》 桓谭 桓谭(?—56)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省宿县)人。东汉立国之初,他一再上书请禁谶纬,几遭杀身之祸。桓谭著有《新论》一书,其主旨就是反对迷信思想。其书已失传,存有不少片断。王充对《新论》评价很高,说:“挟桓君山之书,富于积猗顿之财。”(《论衡。佚文篇》)又说《新论》“论世间事,辩照然否,虚妄之言,伪饰之辞,莫不证定”(《论衡。超奇篇》)。可以说,桓谭正是王充的先导 《北溪字义》 陈淳 本书选取理学中常用的概念范畴, 加以简明扼在的讲解, 与现在的专科词典相似。中国南宋哲学家 陈淳的重要著作。原名《字义详解》,又称《四书字义》或《四书性理字义》,是陈淳学生王隽根据陈淳晚年讲学笔记整理而成的。此书对朱熹的哲学范畴作了阐释。分上下两卷,卷上为命、性、心、情、才、志、 意、仁义礼智、 忠信、忠恕、一贯、诚、敬、恭敬;卷下为道、理、德、太极、皇极、中和、中庸、礼乐、经权、义利、鬼神 《盐铁论》 桓宽 《盐铁论》是根据著名的“盐铁会议”记录撰写的重要史书,作者是西汉的桓宽,桓宽字次公,在汉宣帝时举为郎,后任庐江太守丞。昭帝始元六年(公元前81年),下诏将各郡国推举的贤良文学人士聚集京城,调查民间疾苦。这次聚会上,贤良文学们提出,盐铁官府垄断专营和“平准均输”等经济政策是造成百姓疾苦的主要原因,所以请求废除盐、铁和酒的官府专营,并取消均输官 《围炉夜话》 王永彬 围炉夜话寒夜围炉,田家妇子之乐也。顾篝灯坐对,或默默然无一言,或嘻嘻然言非所宜言,皆无所谓乐,不将虚此良夜乎?余识字农人也。岁晚务闲,家人聚处,相与烧.煨山芋,心有所得,辄述诸口,命儿辈缮写存之,题曰围炉夜话。但其中皆随得随录,语无伦次且意浅辞芜,多非信心之论,特以课家人消永夜耳,不足为外人道也。倘蒙有道君子惠而正之,则幸甚 咸丰甲寅二月既望王永彬书於桥西馆之一经堂 博学笃志,切问近思 《西铭》 张载 《西铭》原名《订顽》,为《正蒙干称篇》中的一部分,张载曾将其录于学堂双牖的右侧,题为《订顽》,后程颐将《订顽》改称为《西铭》,才有此独立之篇名。 此篇之核心思想在于:以干坤,天地,和父母(含男女,夫妇及家庭)为一体,以干坤确立起感通之德能,阐明此德能如何从个体之身位向家庭或家政展开,并推达到天下。隐而不显的是“气之本体”感发的思想,是气之感通性贯穿其间,如果离开了“气”的贯通和感通性的话题 上一页 2/3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