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今本竹书纪年疏证》 王国维 《疏证》除广仓学宭丛书本外,有《遗书》本,曾两次印布;初名《王忠愨公遗书》,所收《疏证》係铅印本;续印名《海寧王静安先生遗书》,係石印本。今据《遗书》两本互校,有初印不误而续印诸误者,亦有续印改正者,皆择是而从,其有两本皆误,或所据今本有误为王氏所未正者,略出案语,以为说明。 昔元和惠定宇征君作《古文尚书考》,始取偽古文《尚书》之事实文句,一一疏其所出,而梅书之偽益明。仁和孙颐谷御復用其法 《五国故事》 五国故事二卷(浙江鲍士恭家藏本),不著撰人名氏。“南汉”条下称刘晟本二名,上一字犯宣祖讳,去之,则北宋人。又“南唐”条下称尝以其事质於江南一朝士,则犹在宋初,得见李氏旧臣也。中於南汉称彭城氏,於留从效姓称娄。钱塘厉鹗跋,以为吴越国人入宋所作,避武肃王讳。然闽王“延翰”条下,称其妻为博陵氏,则又何为而讳崔乎?年代绵邈,盖不可考矣。其书纪吴杨氏、南唐李氏、蜀王氏、孟氏、南汉刘氏、闽王氏之事,称曰五国 《岭外代答》 周去非 周去非,字直夫,浙江温州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淳熙中为静江府(即今桂林)通判。淳熙五年(1178),他回乡之后,为回答乡亲们的询问,就回忆岭外的见闻,参考了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整理成《岭外代答》一书。这本书记载了宋时岭南(泛指两广)的山川、古迹、物产资源以及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习俗等状况,至今仍是研究广西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 《北户录》 段公路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北户杂录》,撰者系段文昌之孙、段成式之子、段安节之弟,咸通年间曾于岭南供职。此书专记岭南地异物奇事,卷一主要讲动物,卷二、三讲器物、植物等,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唐代广东地区的物产,也可以得知一些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如当地各种独特的食品和民间各种占卜方法。注文则疏说名词,补充书传记载。此书版本主要有明嘉靖陆楫刻《说海》本、《学海类编》本、《十万卷楼丛书》本等 《常用古籍版本目录》 一、文史类 《晋书。孙恩卢循传》笺证-冯君实笺证--中华书局-1963。9《新唐书。南诏传》笺证-王忠笺证--中华书局-1963。31900-l901年俄国在华军事行动资料(中译本第三册)(义和团资料丛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董果良译-齐鲁书社-1982。9按辽御珰疏稿-(明)何尔健撰-何兹全、郭良玉编校-中州书画社-1982 《中国官场学》 汪龙庄、万枫江 本书对于中国官场的历史进行了绝妙的讽刺,直阿了中国历代官场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该书还描述了中国当代官场的现状,由于受历史沉淀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国官场有越来越腐化的倾向。当官的诀窍:学治臆说;高级幕僚的心得:佐治药言;左右逢源的艺术:续佐治药言;衙门内部的真相:幕学举要;官场备忘录:学治说赘;中国官场学原文 《佐治药言》 汪辉祖 尽心 士人不得以身出治,而佐人为治,势非得已。然岁修所入,实分官俸,亦在官 之禄也。食而谋之不忠,天岂有以福之。且官与幕客非尽乡里之威、非有乡故之欢,厚禀而宾礼之,什伯于乡里亲故谓职守之所击倚为左右手也。而视其主人之休戚,漠然无所与于其心,纵无天谴,其免人诵乎?故佐治以尽心为本。心尽于事必竭所知所能,权宜重轻,顾此虑彼,挽救其巳著,消弭于未然,如后之检更、省事、息讼、求生、体察俗情 《唐会要》 王溥 《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撰。《唐会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断代典制体史籍,它取材于唐代的实录文案,分门别类地具体记载了唐朝各种典及其沿革,保存了《 新唐书 》、《 旧唐书 》未载的史实,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向来为唐代文学、历史的研究者所重视。作者简介: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县人(今山西省祁县)。一代后汉干佑年间举进士第一,历任后汉、后周,官中书舍人 《古籍目录及其功用》 我们的目录学历史悠久。汉代刘向、刘歆编制《七略》、《别录》,奠定了基础,此后,目录学不断发展,各个时期都有不同的特点。我国古代目录学家留下的许多目录以及目录学专著,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可以视为引导我们打开我国古代文化遗产宝库的一把金钥匙,是逐步了解、利用、掌握这一宝库不可缺少的向导。所以古人称目录学为读书治学的门径,这无疑是恰当的。 我国古籍目录数量多、种类多,内容极其丰富 《浙东纪略》 徐芳烈 乙丙之交,大清尚未一统,浙东一隅,亦以南北分之,纪实也,使易辨也。 甲午春,潞藩自淮而南,次武林,请居焉。 乙酉五月十一日,清兵至金陵,弦光皇帝走,城为之空。 廿五日,马士英从太后至杭,武林沸腾。 六月初六日,请潞藩监国。时惟巡抚张秉贞,巡按何纶,巡盐李挺在。闻于廿七八至苏州乃遣总兵陈洪范往和。 初七日,朱大典,阮大铖自无湖至。 初九日,陈盟至,镇东伯方国安,前锋方元科亦领兵至 《魏郑公谏录》 王方庆 魏郑公即魏征,是唐初著名谏官,传其事迹者有敬播、刘祎之、张大业、王方庆等数家,多已失传,独方庆此书传世。此书编录魏征事迹,侧重其谏奏及与太宗的问对,列载129事,言简意赅。《四库全书总目》评此书史料价值云:"于征谏争之语,摭录最详,司马光《通鉴》所记征事,多以是书为依据。其未经采录者,亦皆确实可信,足与正史相参证。"就魏征事迹而论,此书所载远多于两《唐书》本传、《通鉴》以及《贞观政要》 《古籍版本知识》 古籍的版式 版式即古籍每一印页的格式。印页上各部分都有特定名称,主要有: 版面指每页上印版所占范围。 版框版面四周的粗线,也叫边栏。上方叫"上栏",下方叫"下栏",两旁叫"左右栏"。单线的叫"单边"或"单栏",双线的叫"双边"或"双栏"。有的印页版框上下栏单线,两旁双线,被称为"左右双边"或"左右双栏"。 行格版面之内,用直线分成若干行,每行有若干字,在鉴定和著录时,人们习惯以半页计算 《汉魏南北朝墓志汇编》 赵超 一、本书收入汉代至北周及陈代的墓誌材料。高昌国的墓誌,以北周大定元年为准,收至延昌二十一年。现无拓片者及原石严重残损,拓片无法辨识者均不收入。 二、东汉时期的刑徒砖铭、画像石墓题记、墓门、神位、柩铭等一般不予收入。东汉至晋代的模印墓砖也不收录,请参见《广仓砖录》、《恒农砖录》、《千甓亭古砖图释》、《温州古甓记》等有关图录。 三、所收墓誌均以繁体標准字录文。各种异体、別体均改为通行正字 《华阳国志校补图注》 常璩撰(晋) 任乃强校注 《华阳国志》是中国现存最早而又基本完整的一部地方志书,是由[东晋]著名史学家。我国历史地理学的开创者常璩编纂的。 《华阳国志》成书于公元355年之前,记载了中国今四川、云南、贵州三省及甘肃、陕西、湖北部分地区之远古典籍、神话、传说、沿革、地理、风土及人物史事。其时间则从上古直到[东晋]初年,即所谓“肇自开辟,终乎永和三年(公元347年)”。全书共十余万字,分为《巴志》、《汉中志》、《蜀志》 《西使记》 刘郁 刘郁撰写《西使记》记载了元朝派使节觐见旭烈兀的情况,其中有关于回回医药(即阿拉伯医药)的见闻,增加了当时中国人对回回医药的认识。书中所记载的阿只儿、阿息儿、奴哥撒儿3种回回药物,被收录进了《本草纲目》 上一页 4/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