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古籍善本家谱目录》 仙源申氏宗谱 (民国木活字本 59册) 兹溪谢氏三修族谱(光绪刻本3册) 余氏家谱(光绪刻本2册) 凰冈徐氏家谱 (光绪刻本四卷5册) 吴越钱氏大宗庆系谱(民国木活字内有民国铁券照片及彩绘图存1册卷1-3)刘氏家谱(民国木活字本16册) 张氏家谱(干隆活字本10册) 胡氏统宗谱(干隆以前手抄1册) 冯氏家谱(明正德左右时手稿残1册) 吉州欧阳氏通谱(明万历刻本,内有欧阳修 存2册) 《三国杂事》 唐庚 上自司马迁《史记》,下至《五代史》,其间数千百年,正统偏霸与夫僭窃乱贼,甚微至弱之国,外至蛮夷戎狄之邦,史家未有不书其国号者,而《三国志》独不然。刘备父子相继四十余年,始终号汉,未尝一称蜀;其称蜀,俗流之语耳。陈寿黜其正号,从其俗称,循魏晋之私意,废史家之公法。用意如此,则其所书善恶褒贬予夺,尚可信乎!魏晋之世,称备为蜀,犹五代称李璟为吴,称刘崇为晋矣。今《五代史》作南唐、东汉世家,未尝以吴 《宋朝事实》 李攸 作者:(宋)李攸 《读通鉴论》 王夫之 《读通鉴论》是明末清初进步思想家、史学家王夫之晚年的历史评论性著作。 王夫之1619—1692,字西农,号姜斋,又因晚年长期居于湘西蒸左石船山,故称船山,湖南衡阳人。王夫之自幼从学于父兄,聪敏好学,博览群书,十四岁即考入衡阳县学,成为秀才,但继续科举仕进的梦想在农民大起义的冲击下破灭。王夫之目睹明末的腐朽统治和东北满族贵族势力的不断扩张,与许多有识之士一样感到危机日深,主张改革弊政 《满清入关暴政》 韩菼 满清入关暴政韩菼 《庐山记》 陈舜俞 封面及书名页题“四库全书所收守山阁丛书残本、日本大正刊大藏经所收大谷大学藏本及元禄十年刊本合教本”书口题:“宋陈舜俞庐山记合教本”、“重修庐山志副刊品”:共分5卷:一、总叙山水篇;二、叙山南篇;三、山行易览;四、古人留题篇;五、古碑目。记述庐山的地理环境、名胜古迹以及古人题诗、题词 《吴地记》 陆广微 《吴地记》一卷,旧题唐陆广微撰。又《后集》一卷,佚名氏撰。此为中国早期著名地方志书。传本多种,有明万历《古今逸史》吴琯校本,天启三年樊维城《盐邑志林》本,冯梦龙《五朝小说》本,清张海鹏《学津讨原》本,道光中曹溶《学海类编》本,同治三年陈莲塘《唐代丛书》本,同治十二年江苏书局刻本,一九八六年江苏古籍出版社曹林娣校注本等。 《吴地记》成书于晚唐,乃陆广微所撰,后因散佚,宋人又有补录 《晏子春秋集释》 吴则虞 《晏子春秋》是记载春秋时期(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76年)齐国政治家晏婴言行的一种历史典籍,用史料和民间传说汇编而成,书中记载了很多晏婴劝告君主勤政,不要贪图享乐,以及爱护百姓、任用贤能和虚心纳谏的事例,成为后世人学习的榜样。晏婴自身也是非常节俭,备受后世统治者崇敬。 书中有很多生动的情节,表现出晏婴的聪明和机敏,如“晏子使楚”等就在民间广泛流传。通过具体事例 《中国农业典籍目录》 张芳 王思明等 二画 卜式养羊法(养羊法)卜岁恒言十二月纂要二如亭群芳谱九华新谱 三画 山居要术山居四要山蚕谱山左蚕桑考大农孝经大观茶论士农必用三径怡闲录三农纪 四画 尹都尉王氏王良相牛经牛经(相牛经)牛马书牛书(贾朴)牛皇经牛经方牛书(杨时乔)牛经(贾氏)牛经切要牛经备要医方月政畜牧栽种法月季花谱水牛经水云录水蜜桃谱亢仓子分门琐碎录天彭牡丹谱天工开物天机秘录日食菜物元亨疗马集木棉谱 五画 氾胜之书 《天朝田亩制度》 洪秀全、杨秀清 《天朝田亩制度》是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于1853年颁布的—个以解决土地问题为中心的全面的农民革命斗争纲领和社会改革方案,是太平天国的革命纲领。它的基本内容是关于土地制度的。它提出了“凡天下田,天下人同耕”的原则,决心建立“有田同耕、有饭同食,有衣同穿,有钱同使,无处不均匀,无人不饱暖”的地上天国,从而根本否定了封建土地所有制。它规定“凡分田照人口,不论男妇,算其家口多寡,人多则分多,人寡则分寡” 《北户录》 段公路 《新唐书。艺文志》著录为《北户杂录》,撰者系段文昌之孙、段成式之子、段安节之弟,咸通年间曾于岭南供职。此书专记岭南地异物奇事,卷一主要讲动物,卷二、三讲器物、植物等,从中不仅可以了解唐代广东地区的物产,也可以得知一些生活习惯和社会风俗,如当地各种独特的食品和民间各种占卜方法。注文则疏说名词,补充书传记载。此书版本主要有明嘉靖陆楫刻《说海》本、《学海类编》本、《十万卷楼丛书》本等 《英雄记》 王粲 ○曹操曹操与刘备密言,备泄之於袁绍,绍知操有图已之意。操自咋其舌流血,以失言戒后世。 建安中,曹操於南皮攻袁谭,斩之。操作鼓吹,自称万岁,於马上舞。十二年,攻乌桓、蹹顿,一战斩蹹顿首,糸马鞍於马扌卞舞。 曹操进军至江上,欲从赤壁渡江。无船,作竹椑,使部曲乘之,从汉水来下大江,注浦口。未即渡,周瑜又夜密使轻舸百艘烧椑,操乃夜走。 曹公赤壁之败,至云梦大泽,遇大雾,迷道。 建安七年,邺中大饥 《前汉纪》 荀悦 又称汉纪,荀悦(148-209)撰。字仲豫,颖川郡颖阴县(今河南许昌市)人。祖淑,有名于世,当时名贤李固、李膺等皆师宗之。有子八人,号称“八龙”,其中以悦叔爽最著名。董卓专政,拉拢名士,辟用爽等爽自到任至进拜司空,仅九十五日。爽虽被卓破例拔用,但仍乃心汉室,暗中图谋诛卓。悦早失父、年十二,能说《春秋》,性沈静,好著述。汉未政在阉官,悦隐居不仕。悦从弟彧,为曹操所重用。及献帝都许,乃征悦 《纳兰家族墓碑》 纳兰性德(1655──1685),原名成德,避太子保成讳改性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正黄旗满州人,大学士明珠长子,生长在北京。幼好学,经史百家无所不窥,谙悉传统学术文化,尤好填词。康熙十五年(1676)进士,授干清门三等侍卫,后循迁至一等。随扈出巡南北,并曾出使梭龙(黑龙江流域)考察沙俄侵扰东北情况。康熙二十四年患急病去世,年仅三十一岁 《岭外代答》 周去非 周去非,字直夫,浙江温州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淳熙中为静江府(即今桂林)通判。淳熙五年(1178),他回乡之后,为回答乡亲们的询问,就回忆岭外的见闻,参考了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整理成《岭外代答》一书。这本书记载了宋时岭南(泛指两广)的山川、古迹、物产资源以及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习俗等状况,至今仍是研究广西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 上一页 4/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