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部 《岭外代答》 周去非 周去非,字直夫,浙江温州人。南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进士,淳熙中为静江府(即今桂林)通判。淳熙五年(1178),他回乡之后,为回答乡亲们的询问,就回忆岭外的见闻,参考了范成大的《桂海虞衡志》,整理成《岭外代答》一书。这本书记载了宋时岭南(泛指两广)的山川、古迹、物产资源以及各民族的社会经济、生活习俗等状况,至今仍是研究广西社会历史的重要文献 《明儒学案》 黄宗羲 沈芝盈(点校)前言 黄宗羲字太冲,号梨洲,公元一六一○年(明万历三十八年)生,浙江余姚人。他的父亲黄尊素是东林名士,天启年间,因弹劾宦官魏忠贤而被杀害。崇祯初,宦官集团暂时失势,其中作恶多端的人将受到制裁。黄宗羲当时十九岁,得到这个消息后,毅然进京,为父讼冤,并且在对簿公堂时,手锥陷害他父亲的仇人。清军南下,黄宗羲回到浙江,召募义兵,组织抗清武装斗争。但不久兵败,被悬赏缉捕,只得隐伏山林 《隋书》 令狐德棻、长孙无忌、魏征 隋书八十五卷,包括帝纪五卷,列传五十卷,志三十卷。 公元六二一年(唐武德四年),令狐德棻建议修梁、陈、北齐、北周、隋等各朝史。次年,唐朝廷命史臣着手编撰,但历时数年,没有成书。六二九年(贞观三年),重修五朝史,由魏征「纪知其务」,並主编隋书。参加隋书编修的还有颜师古、孔颖达、许敬宗等人。六三六年(贞观十年),隋书的帝纪、列传和其他四朝史同时完成,合称「五代史」。 当时「五代史」尚未有志 《中国官场学》 汪龙庄、万枫江 本书对于中国官场的历史进行了绝妙的讽刺,直阿了中国历代官场所存在的问题,同时该书还描述了中国当代官场的现状,由于受历史沉淀和市场经济的影响,中国官场有越来越腐化的倾向。当官的诀窍:学治臆说;高级幕僚的心得:佐治药言;左右逢源的艺术:续佐治药言;衙门内部的真相:幕学举要;官场备忘录:学治说赘;中国官场学原文 《众家编年体晋史》 汤球(清) 乔治忠校注 众家编年体晋史 《唐才子传》 辛文房 《唐才子传》是一部唐代诗人专传。唐五代诗人简要评传汇集。撰者元代辛文房﹐字良史﹐西域人﹐曾官省郎。能诗﹐与王执谦﹑杨载齐名。有《披沙诗集》﹐已佚。 此书对中﹑晚唐诗人事迹所记尤详﹐也包括部分五代诗人。按诗人登第先后为序。书中保存了唐代诗人大量的生平资料﹐对其科举经历的记叙更为详备。传后又有对诗人艺术得失的品评﹐多存唐人旧说﹐其中颇有精辟之见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郭廷以 中华民国史事日志 《律条公案》 陈玉秀 《律条公案》,全称《新刻海若汤先生汇集古今律条公案》。全书正文七卷,卷首一卷,共四十六则。上图下文,文半叶十行,行二十字。卷七前题“金陵陈玉秀选校 书林师俭堂梓行”,卷七后题“书林萧少衢梓行”,以此观之,萧少衢当是师俭堂主人。“海若”为明代著名戏曲家汤显祖之号,撰者署汤显祖显是伪托,可知是在汤显祖创作《牡丹亭》后,文名远播,故撰者以此招徕。书中正文七卷,共分十四类案件,分别为谋害类、强奸类 《常用古籍版本目录》 一、文史类 《晋书。孙恩卢循传》笺证-冯君实笺证--中华书局-1963。9《新唐书。南诏传》笺证-王忠笺证--中华书局-1963。31900-l901年俄国在华军事行动资料(中译本第三册)(义和团资料丛编)-吉林省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编-董果良译-齐鲁书社-1982。9按辽御珰疏稿-(明)何尔健撰-何兹全、郭良玉编校-中州书画社-1982 《万历野获编》 沈德符 《万历野获编》为明人笔记。三十卷,又有补遗四卷。明代沈德符撰。沈德符(1578—1642)字景倩,又字虎臣、景伯,明浙江秀水(今嘉兴)人,万历四十六年(1618)中举人。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科举出身,曾任职监司词林,他自幼生长于北京,曾得以在国子监读书。据说他聪敏好学,每天都要读一寸厚的书籍。他的著作除本书外,还有《清权堂集》、《敝帚轩剩语》三卷、《顾曲杂言》一卷、《飞凫语略》一卷 《唐会要》 王溥 《唐会要》一百卷,宋王溥撰。《唐会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断代典制体史籍,它取材于唐代的实录文案,分门别类地具体记载了唐朝各种典及其沿革,保存了《 新唐书 》、《 旧唐书 》未载的史实,为研究唐代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的情况提供了第一手资料,向来为唐代文学、历史的研究者所重视。作者简介: 王溥,字齐物,并州祁县人(今山西省祁县)。一代后汉干佑年间举进士第一,历任后汉、后周,官中书舍人 《佐治药言》 汪辉祖 尽心 士人不得以身出治,而佐人为治,势非得已。然岁修所入,实分官俸,亦在官 之禄也。食而谋之不忠,天岂有以福之。且官与幕客非尽乡里之威、非有乡故之欢,厚禀而宾礼之,什伯于乡里亲故谓职守之所击倚为左右手也。而视其主人之休戚,漠然无所与于其心,纵无天谴,其免人诵乎?故佐治以尽心为本。心尽于事必竭所知所能,权宜重轻,顾此虑彼,挽救其巳著,消弭于未然,如后之检更、省事、息讼、求生、体察俗情 《元史》 宋濂等 元史二百一十卷,是一部比较系统地记载我国历史上元代兴亡过程的封建史书。洪武元年[一三六八年),即元朝灭亡的当年,明太祖朱元璋就下令编修元史。第二年,以李善长为监修,宋濂、王祎为总裁,赵壎等十六人为纂修,开局编写。仅用一百八十八天的时间,便修成了除元顺帝一朝以外的本纪、志、表、列传共一百五十九卷。接着又让欧阳佑等十二人四出蒐集元顺帝一朝的史料,於洪武三年(一三七○年)重开史局,仍以宋濂、王祎为总裁 《书目答问》 张之洞 《书目答问》,指导治学门径的举要目录,五卷,清张之洞著,初刊于光绪二年。该书继承和发展了传统四部分类法,将所著录的二千二百余种书籍分为经、史、子、集、丛书五部,每部又分若干类。张之洞,字孝达,号香涛,晚号抱冰。直隶南皮人,同治进士,为后期洋务派代表人物之一。《答问》收录图书能够驭繁就简,慎择约取,选录历史上流传至今的重要古籍,并重视清代学术成就,其中,《四库全书》所未收者占十之三四 《学治臆说》 汪辉祖,字焕曾,号龙庄,晚号归庐,浙江萧山人.生于雍正九年(1731),卒于嘉庆十二年(1807),其父汪楷曾任河南杞县狱吏8年.汪辉祖早年丧父,不得不为生计和赡养家庭而奔波.干隆十七年(1752),汪辉祖到其岳父江苏金山知县王宗闵幕府,开始涉足官场,研习刑名案件.两年以后起,在江苏、浙江各地16位官员幕内充当幕宾长达34年之久.在此期间,他多次应试,直到干隆四十年(1775) 上一页 5/10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