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是中国古典文学的瑰宝,其中许多诗句流传千古,被后世传诵。唐代伟大诗人杜甫的《望岳》就是这样一首令人心潮澎湃的诗篇。今天,我们就来一起探讨这首诗的原文及其拼音,并尝试解读其背后的含义。
我们来看杜甫的《望岳》原文:
</p>
<p>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p>
<p>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p>
<p>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p>
<p>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p>
<p>
我们将其配上拼音:
岱宗夫如何?(Dài zōng fū rú hé?) 齐鲁青未了。(Qǐ lǔ qīng wèi liǎo。)
造化钟神秀,(Zhào huà zhōng shén xiù,) 阴阳割昏晓。(Yīn yáng gē hūn xiǎo。)
荡胸生层云,(Dàng xiōng shēng céng yún,) 决眦入归鸟。(Jué zì rù guī niǎo。)
会当凌绝顶,(Huì dāng líng jué dǐng,) 一览众山小。(Yī lǎn zhòng shān xiǎo。)
我们将对这首诗的每一句进行解读:
第一句“岱宗夫如何?”中的“岱宗”指的是泰山,这是对泰山的敬称,意思是泰山啊,你究竟是怎样的存在呢?表达了诗人对泰山的敬畏和好奇。
第二句“齐鲁青未了。”这里的“齐鲁”是古代两个诸侯国的名字,合起来指代今天的山东地区,而“青未了”则形容泰山郁郁葱葱的景象,似乎永远没有尽头。
第三句“造化钟神秀”中的“造化”指的是天地自然的力量,“钟”有集中的意思,“神秀”则是指神奇的美景。这句诗赞美了泰山集中了天地间的神奇与美丽。
第四句“阴阳割昏晓”中的“阴阳”代表日月或昼夜,“割”在这里有划分的意思,“昏晓”指的是黄昏和清晨。这句诗描绘了泰山之高,以至于能够触及天空,将日夜分割开来。
第五句“荡胸生层云”形容站在泰山之巅,心胸仿佛被层层云雾所洗涤,变得开阔无比。
第六句“决眦入归鸟”中的“决眦”是指瞪大眼睛,尽力远眺,“入归鸟”则是指飞向巢穴的鸟儿。这句诗描写了诗人眺望远方,直到视线中出现了返回巢穴的鸟儿。
第七句“会当凌绝顶”中的“会当”意味着一定要,“凌”是登临的意思,“绝顶”即最高点。这句话表达了诗人坚定的决心,要攀登到最高峰。
最后一句“一览众山小”则是说当登上泰山之巅时,俯瞰四周,其他的山峦都显得渺小。这不仅是对泰山高度的赞美,也隐喻了诗人超脱世俗、胸怀壮志的情怀。
杜甫的《望岳》不仅是一首描写自然景观的诗歌,更蕴含了深刻的哲理和诗人的崇高理想。通过对原文及其拼音的学习,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首诗的内涵和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