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望岳》原文拼音及赏析

2025-07-25 00:45 浏览次数 28

在中国古代诗歌的宝库中,唐代诗人杜甫的作品以其深刻的社会意义和精湛的艺术技巧占据了极为重要的位置。其中,《望岳》一诗不仅展示了杜甫对自然景观的热爱和赞美,更体现了他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 一、《望岳》原文及拼音

</p> <p>dòng yǎn tíng yún ào shān xiǎo</p> <p>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p> <p></p> <p>zhāi zōng fū rú hé qí lǔ qīng wèi le</p> <p>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p> <p></p> <p>zòu wèi yí tiān zhù ling wéi yì zhòu</p> <p>荡胸怀以目,抚事常不足。</p> <p></p> <p>dàn kàn qiān chǐ xià nán huá shuí zài yǔ</p> <p>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p> <p>

## 二、《望岳》赏析

### 1. 开篇设问

《望岳》开头即以“岱宗夫如何?”作为开端,直接提出问题,引发读者思考。这里的“岱宗”指的是泰山,是五岳之首,象征着高大与尊贵。通过提问的方式,杜甫表达了对于泰山之美以及其象征意义的向往和探询。

### 2. 描绘泰山的壮丽

“齐鲁青未了”一句,用“齐鲁”代指山东地区,表明泰山横跨齐鲁大地,青色连绵不绝。这既展现了泰山的雄伟景象,也反映了杜甫对于自然界宏大景观的无限赞叹。

### 3. 表达哲理思考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句话不仅描绘了泰山的美,还蕴含了深邃的哲学思想。杜甫认为,泰山之所以能够如此壮观美丽,是因为大自然的神奇造化。同时,“阴阳割昏晓”则暗示了时间流逝、日月更迭的自然规律,反映了作者对宇宙万物生生不息、循环往复的思考。

### 4. 抒发胸臆与志向

“荡胸怀以目,抚事常不足”,这里杜甫通过“荡胸怀以目”表达了自己面对泰山时的心胸开阔,但随后又通过“抚事常不足”反映出即便面对如此壮阔的景象,仍觉得人世间的种种烦恼与不足,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生活的深刻感慨。

### 5. 立志高远

最后两句“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表达了诗人不畏艰难险阻,立志攀登最高峰,俯瞰一切的勇气和决心。这不仅是对泰山的赞美,更是借景抒情,表达了杜甫追求卓越、超越自我的精神追求。

《望岳》这首诗不仅以其雄浑的语言和深邃的思想感染了无数读者,也成为了中国文学史上一颗璀璨的明珠。通过对泰山的描写和对生命哲理的探讨,杜甫展现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魅力和深邃的思想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