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愈是中国唐代著名的文学家、思想家,他的诗歌以其雄浑的气势和深邃的思想而著称。以下是韩愈最著名的十首诗的原文及译文:
1. 《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原文: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
译文:京城的街道下起了小雨,像酥油一样滋润万物。草色远看一片翠绿,走近了却发现几乎看不见。这正是一年中最好的春天时光,胜过烟雨蒙蒙的柳树遍布整个皇城。
2. 《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原文: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阳路八千。欲为圣明除弊事,肯将衰朽惜残年!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瘅江边。
译文:早晨上奏了一份奏折给皇帝,晚上就被贬到了遥远的潮州。我想要为英明的君主扫除弊端,哪里会因为自己衰老而珍惜剩下的岁月呢!秦岭上空云雾缭绕,我的家在哪里?蓝关上积雪深厚,连马都无法前行。我知道你远道而来一定有深意,希望你能在江边找到我的遗骨。
3. 《晚春》
原文:草木知春不久归,百般红紫斗芳菲。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译文:草木知道春天即将过去,纷纷绽放出五彩斑斓的花朵争奇斗艳。只有那些没有才华的花草,只知道满天飞舞像雪花一样。
4. 《原道》
原文:博爱之谓仁,行而宜之之谓义,由是而之焉之谓道,足乎己而无待于外之谓德。仁与义为定名,道与德为虚位。故道有君子小人,而德有凶吉。老子之小仁义,非毁之也,其见者小也。坐井而观天,曰天小者,非天小也,其见者小也。
译文:博爱就叫做仁,行为得当就叫做义,遵循这个原则去做就是道,自己满足而不依赖外界就是德。仁和义是确定的名称,道和德是不确定的位置。所以道有君子和小人之分,而德有吉祥和凶险之分。老子轻视仁义,并不是要诋毁它们,而是因为他的视野狭小。坐在井里看天,说天很小的人,并不是天真的小,而是他的视野狭小。
5. 《进学解》
原文: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方今圣贤相逢,治具毕张,拔去凶邪,登崇俊良。占小善者率以录,名一艺者无不庸。爬罗剔抉,刮垢磨光。盖有幸而获选,孰云多而不扬。戒骄戒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慎言慎行,永远保持言行一致的原则。如此则庶几无悔矣。
译文:学问精深在于勤奋努力而荒废于嬉戏玩耍,事业成功在于深思熟虑而失败于随意行动。如今圣贤们相互交流学习,治理国家的工具已经准备齐全了,我们要除去邪恶之徒并提拔优秀人才。对于有一点点优点的人都要记录下来并进行奖励表彰;对于那些有一技之长的人也要给予适当的职位任用他们。我们要仔细筛选人才并培养他们成为更加优秀的人物;我们还要帮助他们去除缺点并让他们变得更加完美无缺。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地发挥每个人的潜力并让他们为国家做出更大的贡献。同时我们也要保持谦虚谨慎的态度并时刻提醒自己不要骄傲自满;我们还要言行一致并始终坚守自己的原则和信念。如果我们能够做到这一点那么我们的人生就不会留下什么遗憾了。
6. 《师说》节选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又从而师之。吾从而师之则吾学必勤且敬矣;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告乎吾又从而师之。吾从而师之则吾学必勤且敬矣。
译文: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指导他们学习知识、技能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和策略等。人们不是天生就拥有这些知识和技能的谁能没有疑问呢?如果有疑问却不向老师请教那么这些问题就会一直困扰着他们无法解决。在我出生之前就已经有人开始传播知识和经验了所以我需要向他们学习并尊称他们为“先生”;而在我之后出生的人也会通过学习和实践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并将这些知识传递给我所以我也需要向他们学习并尊称他们为“先生”。因此无论是向年长的人还是年轻的人学习我们都应该保持一种勤奋好学的态度并且对老师充满敬意和感激之情。
7. 《马说》节选
原文:世有伯乐然后有千里马;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故虽有名马虽曰无价而不能不有所待也;虽有善御者虽曰巧而不能不有所倚也。策之不以其道食之不能尽其材鸣之而不能通其意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呜呼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
译文:世界上有了善于相马的人然后才有了日行千里的好马;日行千里的好马虽然常见但善于相马的人却不常见。因此即使拥有名贵的好马虽然号称价值连城但也不能不等待善于相马的人出现;即使拥有善于驾驭马匹的人虽然号称技艺高超但也不能不依靠善于相马的人的帮助和支持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和价值。如果不按照正确的方法和策略来驱使马匹或者不能满足马匹的需求让它们发挥出最大的能力;或者不能理解马匹的意图和情感需求让它们感到舒适和愉悦那么即使拥有再多的好马和优秀的驭手也只能徒劳无功地说:“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好马!”哎呀这难道真的是没有好马吗?其实这只是因为他们根本不了解马匹罢了!
8. 《祭十二郎文》节选
原文:呜呼哀哉尚飨!
译文:唉真是太悲伤了啊希望你能够安息吧!这是一句表达哀悼和悲痛之情的话语通常用于祭祀或悼念已故亲人时表达对他们的怀念和祝福之情。在这里作者表达了对已故朋友的深深怀念和无尽哀思同时也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能够得到安宁和幸福享受永恒的欢乐和宁静的生活状态。这种情感真挚而深刻展现了人类对于亲情友情以及生命的珍贵和敬重之情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人文精神和社会责任感以及对于和谐社会的追求和向往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