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 《厚黑学》 李宗吾 《厚黑学》是解放前讽刺官场弊病的轰动全国的一部力作。他提出的“厚黑”二字当时不绝于耳、脍炙人口。本书被人们称为不可多得的奇书,八十年代又成为台湾、香港地区及日本的畅销书 《麈史》 王得臣 作者:(宋)王得臣撰]《麈史》,宋王得臣着。三卷。本书前有作者政和乙未(1115)自序,称平生仕途生涯,「故自师友之余论、宾僚之燕谈,与耳目之所及,苟有所得,辄皆记之」,晚年「重加刊定,得二百八十四事」,遂「类以相从,别为四十四门」。「名曰《麈史》,盖取出夫实录,以其无溢美、无隐恶而已」。卷上十二门,卷中十七门,卷下十五门,其中「诗话」与「论文」篇幅不甚多。《四库全书总目》称此书「凡朝廷掌故 《分甘余话》 王士禛 作者:(清)王士禛编著 《中华古今注》 马缟 马缟,字里不详。唐末以明经及第,又举拔萃科。后梁时为太常修撰,累历尚书郎,参知礼院事,迁太常少卿。此书以考证名物制度为主,体例与崔豹《古今注》大致相同,二书部分内容重复。此书版本甚多,主要有《百川学海》、《古今逸史》、《说郛》、《丛书集成初编》、《古今逸史》诸本。 马缟,少嗜学儒,以明经及第,登拔萃之科。仕梁,为太常修撰,累历尚书郎,参知礼院事,迁太常少卿。梁代诸王纳嫔,公主下嫁 《七修类稿》 郎瑛 《七修类稿》五十一卷,又《继稿》七卷,是明人郎瑛所撰写的一部重要笔记。全书按类编排,分为天地、国事、义理、辩证、诗文、事物、奇谑等七类。郎氏虽尚著有《萃忠录》、《青史痛铖》诸作,但均已不传,故其名世仅凭此《类稿》而已。《七修类稿》当然并非仅有上述价值,尽管有宙杂之弊,却依然颇具史料价值 《物不迁论》 僧肇 夫生死交谢,寒暑迭迁,有物流动,人之常情。余则谓之不然。 何者?《放光》云:法无去来,无动转者,寻夫不动之作,岂释动以求静,必求静于诸动。必求静于诸动,故虽动而常静。不释动以求静,故虽静而不离动。然则动静未始异而惑者不同。缘使真言滞于竞辩,宗途屈于好异。所以静躁之极未易言也。 何者?夫谈真则逆俗,顺俗则违真。违真则迷信而莫返,逆俗则言淡而无味。缘使中人未分于存亡,下士抚掌而弗顾 《西征随笔》 汪景祺 读书堂西征随笔,清汪景祺著。二卷,雍正二年成书,多记时事,间及古史。 这里分之为七卷,以便阅读。 西征随笔 作者:清·汪景祺,汪景祺(1672-1726),原名日祺。字无己,号星塘,浙江钱塘人。康熙五十三年举人,雍正二年游陕西,居抚远大将军年羹尧幕中,著《西征随笔》二卷。三年,年羹尧得罪抄没,搜得此书。世宗(雍正皇帝)见之大怒,御笔亲批曰:“悖谬狂乱,至于此极;惜见此之晚,留以待他日 《颜氏家训》 颜之推 《颜氏家训》是南北朝时期(公元420年~公元581年)有关个人经历、思想、学识并对子孙进行告诫的古书,作者颜之推,分为七卷,二十篇。颜之推(公元531年~公元591年),字介,原籍琅邪临沂(今中国东部山东临沂北),先祖在东晋(公元317年~公元420年)时渡江,定居在建康。在后来侯景之乱时,梁元帝萧绎在江陵自立,颜之推任散骑侍郎。公元554年,西魏攻陷了江陵,颜之推被俘,后来在北齐任官 《白虎通义》 班固 《白虎通义》,又省称《白虎通》,东汉班固撰。清代干隆年间编辑《四库全书》将这部书收入子部杂家类。 汉代在统一天下后,废除秦代的书禁,广开献书之路,设立五经博士,经学由此繁荣,成为汉代典章制度的重要依据及统治思想的重要来源。但经学由于文字和师承的不同形成了今文和古文之争,造成了经义的分歧局面,不但令学者无所适从,也不利于政治思想的统一。西汉时,汉宣帝甘露三年(公元前51年)曾在石渠阁大集诸儒 《谐铎》 沈起凤 版本:谐铎,清干隆五十七(1792)年刊本。十二卷。作者:沈起凤,字桐威,江苏吴县人。干隆举人,历官祁(今安徽祁门)、全椒(今安徽全椒)训导。以度曲知名吴中,为当时著名的戏曲家,词亦清新。内容:文言短篇小说。记载鬼狐故事及奇闻轶事,反映出当时的社会文化现实 《颜氏家训集解》 王利器 颜氏家训集解:增补本: 《颜氏家训》是北齐文学家颜之推作的著名家训,文字生动优美,思想内涵深邃。在这里是著名学者颜之推为一本著名家训编订的注解,收集历代对《颜氏家训》所作的可信注释,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这本书有相当权威的意义。 =============================================================================资源简介 《日知录》 顾炎武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顾炎武(1613—1682年),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游历北方,誓不与清廷合作,致力于著述,与黄宗羲、王夫之在二十世纪初被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顾氏对此书的价值很是自信,说“比乃刻《日知录》二本,虽未敢必其垂后,而近代二百年来未有此书 《风俗通义校注》 应劭撰 王利器校注 《风俗通义》,是一部内容非常丰富的学术著作,无论是内容还是见解,都有很高的学术价值。 《化书》 谭峭 《化书》道书名。全称《谭子化书》别称《齐丘子》传五代谭峭作此书,曾求序于南唐大臣宋齐丘,齐丘窃为己作而序之,故有齐丘子名。属富有浓厚哲学思想内容的著作。六卷,一作一卷。唐五代间谭峭撰。约成书于五代南唐时期(十世纪末)。 本书《宋史。艺文志》著录,入杂家类,题宋齐丘撰,并晁公武《郡斋读书志》亦以齐丘所撰,题曰《齐丘子》。然陈景元《化书跋》称旧传陈抟谓〝我师友谭景升,始于终南著《化书》 《长短经(反经)》 赵蕤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作者赵蕤也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毛泽东也说《资治通鉴》是权谋,是阳谋,《长短经》是阴谋,是诡谋。不管评价是褒是贬,《长短经》的确深入地剖析了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 《长短经》全书集诸子百家学说,叙历代更迭史实,核心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 1/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