杂家 《容斋随笔》 洪迈 作者:(南宋)洪迈 撰《容斋随笔》为宋代学者洪迈穷40余年之功编纂而成。其内容博大精深,广涉历代治乱兴衷、纵横韬略、处世为人、文坛趣事、历史珍闻等,向来为治国者所珍爱。 书中内容博大,从经史子集到诗词文翰,从典章制度到医卜星历,无所不包,无所不容,其考证辨析之确切,议论评价之精当,备受称道。此书的学术性和可读性决不亚于任何一部史书,其中的政治历史、人物佚事、文章典籍,甚至各朝各代的制度无所不包 《鹤林玉露》 罗大经 作者:(宋)罗大经撰罗大经《鹤林玉露》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诗“兴”进行了阐说:一,提出“兴”重“观物”,且要做到“静观”与“活观”的统一;二,强调“兴”意乃“赋”、“比”之归宗,去“兴”则“赋”、“比”无所归依.上述两方面,为古典诗“兴”理论的完善作出了贡献 《居易录》 王士禛 【图书简介】 - 居易录 国朝王士祯撰。士祯有《古懽录》,已著录。是书乃其康熙己巳官左副都御史以后,至辛巳官刑部尚书以前,十三年中所记。前有自序,称取顾况长安米贵居大不易之意,末。又以居易俟命为说,其义两岐,莫知何取也。中多论诗之语,标举名备,自其所长。其记所见诸古书,考据源流,论断得失,亦最为详悉。其他辨证之处,可取者尤多。惟三卷以后,忽记时事。九卷以后,兼及差遣迁除 《齐东野语》 周密 作者:(宋)周密 撰《齐东野语》记南宋旧事为多,如“张浚三战本末”、“绍熙内禅”、“诛韩本末”、“端平人洛本末”、“端平襄州本末”、“胡明仲本末”、“李全”、“朱汉章本末”、“邓友龙开边”、“安丙矫诏”、“淳绍岁币”、“岳武穆逸事”、“巴陵本末”、“景定行公田”、“景定慧星”、“朱唐交奏本末”、“赵信国辞相”、“二张援襄”、“嘉定宝玺”、“张仲孚”等,都可以补史传之阙 《敬斋古今黈》 李冶 作者:(元)李治撰;刘德权点校敬齐古今黈作者李治,字仁卿,自号敬齐,真定欒城(今河北欒城)人。金正大七(一二三0)登词赋进上第,调高陵薄,辟知钧州事。因战乱,流落忻崞间,曾居太原等地。虽流离颠沛,亦手不停披,口不绝诵,深造自得。元世祖至元二年(一二六五)召拜翰林学士。至元十六年(一二七九)卒於家,年八十八。所著除敬齐古今黈外,尚有敬齐文集四十卷,壁书藂削十二卷,泛说四十卷,测圆海镜十二卷 《寓简》 沈作喆 宋沈作喆撰。作喆字明远,号寓山,湖州人。绍兴五年进士,以左奉议郎为江西漕司干官。据书中所叙,当和议初成之时,赐诸将田宅,作喆为岳飞作谢表忤秦桧,则似尝在飞幕中。又自称尝官维扬,亦不知为何官。惟《梅磵诗话》记其官江西时作哀扇工诗,忤漕帅魏道弼,捃深文劾之,坐夺三官。后从人使金,韩元吉赠之以诗,有但如王粲赋从军,莫为班姬咏团扇句,尽指此事。此书自序题甲午岁,以长历推之,为孝宗淳熙元年,乃放废以后所作 《日知录》 顾炎武 《日知录》是明末清初著名学者顾炎武的代表作品,对后世影响巨大。顾炎武(1613—1682年),字宁人,号亭林,江苏昆山人,参加过抗清斗争,后游历北方,誓不与清廷合作,致力于著述,与黄宗羲、王夫之在二十世纪初被并称为明末清初“三大家”。《日知录》是顾炎武“稽古有得,随时札记,久而类次成书”的著作。顾氏对此书的价值很是自信,说“比乃刻《日知录》二本,虽未敢必其垂后,而近代二百年来未有此书 《冷斋夜话》 释惠洪 作者:(宋)释惠洪等撰 《中华古今注》 马缟 马缟,字里不详。唐末以明经及第,又举拔萃科。后梁时为太常修撰,累历尚书郎,参知礼院事,迁太常少卿。此书以考证名物制度为主,体例与崔豹《古今注》大致相同,二书部分内容重复。此书版本甚多,主要有《百川学海》、《古今逸史》、《说郛》、《丛书集成初编》、《古今逸史》诸本。 马缟,少嗜学儒,以明经及第,登拔萃之科。仕梁,为太常修撰,累历尚书郎,参知礼院事,迁太常少卿。梁代诸王纳嫔,公主下嫁 《长短经(反经)》 赵蕤 《长短经》是唐代学者赵蕤编写的一本纵横学著作。为历代有政绩的帝王将相所共悉,被尊奉为小《资治通鉴》。作者赵蕤也因此显名于世,时人称“赵蕤术数,李白文章”。毛泽东也说《资治通鉴》是权谋,是阳谋,《长短经》是阴谋,是诡谋。不管评价是褒是贬,《长短经》的确深入地剖析了君臣谋略的利害得失,不失为官场学扬名立万的顶级范本。 《长短经》全书集诸子百家学说,叙历代更迭史实,核心是“论王霸机权,正变长短之术” 《言行龟鉴》 张光祖 张光祖,元代人。《元使》无传,其他史籍中也没有记载。学问、操修、齐家、接物、出处、事君、政事、拾遗,所编即为"宋代名臣大儒嘉行之可法为法则者",这些言行足可为当世鉴诫、遵循的。现在看来,书中一方面保存了他书少见的北宋政治的某些情节,可供历史研究参考。 本书所载为北宋人的言行,包括《学问门》、《道行门》、《交际门》、《出处门》、《民政门》、《兵政门》等8卷 《东坡志林》 苏轼 《东坡志林》,宋苏轼著。此书所载为作者自元丰至元符二十年中之杂说史论,内容广泛,无所不谈。其文则长短不拘,或千言或数语,而以短小为多。皆信笔写来,挥洒自如,体现了作者行云流水涉笔成趣的文学风格。此书宋时或称《东坡手泽》,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卷一一即着录《东坡手泽》三卷,并注云:“今俗本《大全集》中所谓《志林》也。”《四库全书总目》以为“盖轼随手所记,本非着作,亦无书名。其后人裒而录之 《神异经》 ○东荒经九则 东荒山中有大石室,东王公居焉。长一丈,头发皓白,人形鸟面而虎尾。载一黑熊,左右顾望,恒与一玉女投壶。每投千二百矫,【◆〈土韦〉按:《仙传》、《拾遗》矫字作梟。】设有入不出者,天为之◆〈口医〉嘘。【华曰:嘆也。】矫出而脱误不接者,【言失之。】天为之笑。【华云:言笑者,天□流火炤灼。今天下不雨而有电光,是天笑也。】东方有人焉,男皆朱衣縞带元冠,女皆彩衣,男女便转可爱,恒恭坐而不相犯 《五杂俎》 谢肇淛 《五杂俎》是明代谢肇涮的一部笔记。全书共16卷,分类记事,计有天部2卷、地部2卷、人部4卷、物部4卷、事部4卷。该书不仅有读书心得和事理分析,还记载了政局时事和风土人情,有利于我们研究明代的社会状况。==============================================================================《五杂组》是明代的一部著名的笔记著作 《池北偶谈》 王士禛 王士禛(1634-1711)清代诗人。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新城(今山东桓台)人。顺治十五年(1658)进士。出任扬州推官。后升礼部主事,官至刑部尚书。康熙四十三年(1704)罢官归里。王士禛论诗,以「神韵」为宗,要求笔调清幽淡雅,富有情趣、风韵和含蓄性。王士禛的五、七言近体诗最能代表他的风格特色。他不重视文学对现实的反映,大部分诗是描写山水风光和抒发个人情怀的 上一页 3/5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