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文评 《逸老堂诗话》 俞弁 ◎序 余性疏懒,平居自粝食粗衣外,无他嗜好,寓情图史,翻阅披校,竟日忘倦。古人有云:“缓步当车,晚食当肉。”此林下人一种真乐。 余亦自谓有真乐三,而此不与焉。读经史百家,忽然有悟,朗诵一过,如对宾客谈论,而无迎送之劳,一乐也。展玩法书名帖,追想古人笔法,如与客弈棋临局,而无机心之劳,二乐也。焚香看画,一目千里,云树蔼然,卧游山水,而无跋涉双足之劳,三乐也。以此三乐,日复一日,盖不知老之将至 《庚溪诗话》 陈岩肖 《庚溪诗话》二卷,宋陈岩肖撰。岩肖字子象,金华人。父德固,死靖康之难。绍兴八年,以任子中词科,仕至兵部侍郎。此编记其於靖康间游京师天清寺事,犹及北宋之末。而书中称高宗为太上皇帝,孝宗为今上皇帝,光宗为当今皇太子,则当成於淳熙中。上溯靖康已六十年,盖其晚年之笔也。卷首先载宋累朝御制,附以“汉高帝、唐文皇、宣宗”三条。次即历叙唐、宋诗家,各为评骘。而於元祐诸人,征引尤多。盖时代相接,颇能得其绪余 《诗式》 皎然 明势高手述作,如登荆、巫,觌三湘、鄢、郢之盛,萦回盘礡,千变万态。文体开阖作用之势。或极天高峙,崒焉不群,气胜势飞,合杳相属;奇势在工。或修江耿耿,万里无波,欻出高深重复之状。奇势雅发。古今逸格,皆造其极矣。 明作用作者措意,虽有声律,不妨作用。如壶公瓢中自有天地日月,时时拋针掷线,似断而复续,此为诗中之仙。拘忌之徒,非可企及矣。 明四声乐章有宫商五音之说,不闻四声。近自周颙、刘绘流出 《答万季埜诗问》 吴乔 昨东海诸英俊问:“出韵诗,唐人多有之,而王麟洲极以为非,何也?”答曰:“出韵必是起句,起句可用仄声字,出韵何伤?盖起句不在韵数中,故一绝止言二韵,一律止言四韵。如《滕王阁诗》,本是六韵,而序云:‘四韵俱成。’以‘渚’、‘悠’不在韵数中故也。” 又问:“和诗必步韵乎?”答曰:“和诗之体不一:意如答问而不同韵者,谓之和诗;同其韵而不同其字者,谓之和韵;用其韵而次第不同者,谓之用韵;依其次第者 《麓堂诗话》 李东阳 ○序 近世所传诗话,杂出蔓辞,殊不强人意。惟严沧浪诗谈,深得诗家三昧,关中既梓行之。是编乃今少师大学士西涯李先生公余随笔,藏之家笥,未尝出以示人,鐸得而录焉。其间立论,皆先生所独得,实有发前人之所未发者。先生之诗独步斯世,若杜之在唐,苏之在宋,虞伯生之在元,集诸家之长而大成之。故其评骘折衷,如老吏断律,无不曲当。人在堂上,方能辨堂下人曲直,予於是亦云。用托之木,与《沧浪》并传。虽非先生意 《文笔要诀》 杜正伦 属事比辞,皆有次第;每事至科分之别,必立言以间之,然后义势可得相承,文体因而伦贯也。新进之徒,或有未悟,聊复商略,以类别之云尔。 观夫,惟夫,原夫,若夫,窃惟,窃闻,闻夫,惟昔,昔者,盖夫,自昔,惟。 右并发端置辞,泛叙事物也。谓若陈造化物象,上古风迹,及开廓大纲、叙况事理,随所作状,量取用之。大凡观夫、惟夫、原夫、若夫、窃闻、闻夫、窃惟等语,可施之大文,余则通用。其表启等 《诗品》 锺嵘 气之动物,物之感人,故摇荡性情,行诸舞咏。照烛三才,晖丽万有,灵祇待之以致飨,幽微藉之以昭告,动天地,感鬼神,莫近於诗。昔《南风》之词,《卿云》之颂,厥义夐矣。夏歌曰:“陶乎予心。”谣曰:“名予曰正则。”虽诗体未全,然是五言之滥觞也。逮汉李陵,始著五言之目矣。古诗眇邈,人世难详,推其文体,固是炎汉之制,非衰周之倡也。自王、扬、枚、马之徒,词赋竞爽,而吟咏靡闻。从李都尉迄班婕妤,将百年间,有妇人焉 《东坡诗话》 陈秀民 诗曰: 纷纷五代乱离间,一旦云开复见天。 草木百年新雨露,车书万里旧山川。 寻常巷陌犹簪笏,取次园林亦管弦。 人老太平春未老,莺花无害日高眠。 这一首诗,乃宋朝高士邵康节先生所作。先生处于宋朝全盛之时,仁宗天子御极之世。这一代君王,恭己无为,宽仁明圣,四海雍熙,八荒平静,士农乐业,文武忠良。真个是: 圣明有道唐虞世,日月无私天地春。 当时,四川成都府眉州眉山县 《艺苑卮言》 王世贞 《艺苑卮言》,明王世贞撰。凡八卷,评论古今诗文。附录四卷,其一论词曲,二、三论书,四论画,初草于青州任时。嘉靖三十七年(公元一五五八),世贞手自次录,凡论诗老十之七,文十之三,都六卷。是后而岁稍益之,以至嘉靖四十五年,乡人梓行之。又八年,前后所增又二卷,黜其论词曲者,附它录为别卷,时隆庆六年(一五七二)也。其后刊四部稿,遂收入。 此书旨在「雌黄曩哲,橐钥后进」,所论确有独到者,唯是志盛气刚 《诗镜总论》 陆时雍 诗有六义,《颂》简而奥,夐哉尚矣。《大雅》宏远,非周人莫为。《小雅》婉娈,能或庶几。《风》体优柔,近人可仿。然体裁各别,欲以汉魏之词,复兴古道,难以冀矣。西京崛起,别立词坛,方之於古觉意象蒙茸,规模逼窄,望湘累之不可得,况《三百》乎? 十五《国风》,亦里巷语,然雍雍和雅,骚人则萧萧清远之音。 西京语迫意锓,自不及古人深际。 诗人一叹三咏,感寤具存,庞言繁称,道所不贵。韦孟《讽谏》,恺直有余 《吴礼部诗话》 吴师道 仲长统《述志》诗,允谓奇作,其曰“叛散《五经》,灭弃《风雅》者,得罪于名教甚矣。盖已开魏晋旷达之习,玄虚之风,昌黎志辟异端,而汉三贤赞,统与焉,殆未之察也。 汤伯纪注陶渊明《述酒》诗,定为瘦辞隐语,盖恭帝哀诗。发千古之未发,诸否之韪之,其难解处,亦不敢决,得存疑之意,愚尝有一二管见补之。“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素砾皛修渚,南岳无余云。”汤注:“司马氏出重黎之后 《归田诗话》 瞿佑 ◎序 古诗《三百篇》,孔子取《思无邪》一言以盖之。夫思无邪者,诚也。人能以诚诵诗,则善恶皆有益。学诗之要,岂有外於诚乎?余观历代工诗者,在汉魏晋则有曹刘陶谢辈,在唐则有李杜柳岑辈,在宋则有欧苏黄陈辈,在元则有虞杨揭范辈。诸贤诗,刊行久,固足以为后学法矣。余同乡宗吉瞿先生早以明经荐,筮仕於仁和临安宜阳三邑庠,升国子助教,文名播於篇章,脍炙人口旧矣。复升籓府长史,克胜辅导之任。无何居闲寓多台 《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 1。雄浑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反虚入浑,积健为雄。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2。冲淡 素处以默,妙机其微。饮之太和,独鹤与飞。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遇之匪深,即之愈希。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3。纤穠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窈窕深谷,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解人颐》 钱德苍 “解人颐”一语,最早见于《汉书.匡衡传》中,谓“匡说诗,解人颐。”《解人颐》一书,最初的编撰者不详,《四库全书总目》等均无著录,从全书内容分析,大约成书于明嘉靖时期。清干隆二十六年,长洲人钱德苍根据坊本予以增删替补,刊行于世。 《解人颐》以“解颐”为宗旨,集诗文词赋、俚语俗谚于一书,其精妙之处,常能令人捧腹或会心一笑。无论陶情遣兴、寄感抒怀,都使人悟出一种豁达乐观的人生主张与超脱气性 《姜斋诗话》 王夫之 ◎卷上 王仲淹氏之续经,见废于先儒,旧矣。继而僭者,《七制》之诏策也。仲淹不任删;《七制》之主臣,尤不足述也。《春秋》者,衰世之事,圣人之刑书也。平、桓之天子,齐、晋之诸候,荆、吴、徐、越之僭伪,其视六代、十六国相去无几;事不必废也,而诗亦如之。卫宣、陈灵下逮乎溱洧之士女,葛屦之公子,亦奚必贤于曹、刘、沈、谢乎?仲淹之删,非圣人之删也,而何损于采风之旨邪?故汉、魏以还之比兴,可上通于《风》 上一页 4/4